李世民只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最後這十人是什麼下場?哈嘍大家好,我是小編小寶講歷史,今天很高興能給大家帶來新的一期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玄武門之變是秦王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繼承人,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門附近起兵發動的一場血腥政變,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幹掉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為他的繼位掃清了障礙。
在這裏不討論李世民起兵造反是否合法,兄弟相殘是否太無情,單就這次政變的影響來説,在歷史上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玄武門政變轉變了唐朝政局的未來走向,也將李世民推向了大唐江山的領導者之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之後,廣招賢才,勵精圖治,發展農業,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貞觀之治”,貞觀年間國泰民安,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換句話説,沒有“玄武門之變”就沒有李世民的繼位,也就沒有後來的“貞觀之治”,甚至開元盛世或許都不會出現,所以“玄武門之變”未必就是一場兄弟間的相互殘殺,歷史有它的安排。
跟隨李世民參與玄武門政變的主要有十位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李世民成功奪得政權後,這十人全部封功有賞。但是他們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且來看看:
1、長孫無忌,這十人中,屬長孫無忌跟李世民的關係最親近,他們不僅是好兄弟,又是郎舅關係,長孫無忌的妹妹便是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玄武門”政變後,長孫無忌功居第一,進封齊國公,位至宰輔,在凌煙閣功臣中排名第一,深得李世民的倚重。李世民去世後,長孫受先帝之託,以國舅、太尉、顧命大臣身份輔佐高宗。
然而,他因立後一事,令武則天懷恨在心,武則天坐上皇后寶座之後,便授意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聽信之,將長孫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國舅大人,在太宗時受到萬般厚待,卻在侄子高宗手上沒有得以善終,不得不説令人心寒。
2、尉遲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親手誅殺了李元吉。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迷信方術,謝絕賓客,閉門不出,死後諡號“忠武”,陪葬昭陵,善終。
3、候君集,凌宵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書,立下了赫赫戰功,立下戰功後人也開始膨脹,因太子李承乾是其女婿,參與了皇室內部的奪嫡之戰,企圖煽動太子李承乾造反,後因受牽連被李世民處死。
4、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一戰,張公謹獨守城門立下大功,後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有功,進封鄒國公。貞觀六年,張公瑾病逝,時年39歲,追贈左驍衞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剡國公,善終。
5、劉師立,玄武門兵變將領功臣之一。後羅藝叛變,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諡號“肅”,善終。
6、公孫武達,屢次征討突厥,以功封為東萊俊公。唐高祖永徽年間升為右衞大將軍,任上去世,陪葬於咸陽昭陵,善終。
7、獨孤彥雲,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玄武門事件發生不久,突厥到來,他在與突厥的戰鬥中死去,屬於為國捐軀。因去世太早,生時沒有享受到封官加爵,死後續圖於凌煙閣,供後世瞻仰,屬善終。
8、杜君綽,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秦王府嫡系,玄武門之變後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上朝時突發身亡,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9、鄭仁泰,玄武門兵變功臣之一。曾入右武大將軍、減校右衞、右領大將軍事,曾跟隨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期間與薛仁貴徵討鐵勒失利,不久病死,善終。
10、李孟嘗,玄武門之變後跟着李勣征討突厥,李治時期擔任長安城守衞,後暴病死於長安靜安坊府第,李治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十位將領大多都是善終,由此可見太宗李世民的賢明和胸襟。他並沒有像其他帝王那樣,在登基之後,擔心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功高蓋主而誅殺。
在李世民政期內,只要不是居功自傲,做出出格之事,都能同富貴,被善待,從而善終,這在善於玩弄心術的帝王之中確屬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