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場上,想要守住一個陣地,步兵往往佔據主要地位,早在商朝時期,步兵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不過當時的數量較少,還不足於支撐整個戰局。
在中原步兵興起的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出現了新的兵種,這一兵種正是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騎兵。和步兵相比,騎兵的戰鬥力強了好幾倍,不過,歷史上步兵戰勝騎兵的案例也是存在的,那麼,步兵想要在戰場上打贏騎兵,到底有多艱難呢?
圖片:戰場的步兵劇照
一、以步制騎
在古人的觀念中,騎兵向來是神聖的,凡是騎兵所到之處,步兵只有被碾壓的份。所以,每當有步兵戰勝騎兵的戰役,便會被人們當作典型案例載入史冊。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以步兵作為主要力量的軍隊想要打贏騎兵,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宋朝正是因為缺乏騎兵,所以才被外族欺壓。
戰場上,騎兵在攻擊方面佔有絕對的主動權,雖説步兵所使用的陣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騎兵的體能,但是這種方法只能起到協助作用,想要真正取得勝利,還得有過硬的實力。再者,就算步兵在短時間內打退了騎兵,也只能趕走,騎兵撤退的速度太快,步兵根本無法追擊,南宋在這方面可是吃盡了苦頭。
圖片:騎兵趕路劇照
中原的氣候雖然可以種出很多高產的作物,卻偏偏不適合馬匹生長,所以,南宋的戰馬全靠從國外進口。再者,中原擁有豐富的物產,卻沒有強勁的兵力把守,難免遭到其他國家惦記。為此,宋朝與周邊鄰國的關係向來很不友好,經常發生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從別國買來戰馬,往往還沒有適應中原氣候就已經上戰場了,數量極為稀缺。戰馬的稀缺,又造成了宋朝騎兵資源的短缺,導致宋朝的主要兵力全是步兵。
和北宋相比,南宋步兵的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可惜,南宋是個倒黴蛋,從開始到結束都受到外族的威脅。在前期,南宋被金國壓着打,好不容易等到金國滅亡,卻迎來了更強大的蒙古。
幸好,常年的爭戰使南宋軍隊磨鍊出了較強的戰鬥力,這才沒有直接被蒙古滅掉,然而,南宋皇帝始終高估了步兵的實力,做出錯誤的決策,結果導致精鋭之師幾乎全軍覆沒。
圖片:南宋步兵劇照
就在金國滅亡以後,南宋皇帝覺得收復開封和洛陽的時機到了,再加上淮西軍隊也做好了戰爭的準備,所以正式啓動計劃,準備發起戰爭。
然而,被南宋君臣視為王牌軍的淮西軍隊,從一出發就遇到了各種狀況,皇帝一邊想要淮西軍隊打勝仗,另一邊卻連糧草都沒有提供,士兵們在無法解決温飽問題的情況下到前線廝殺,實力自然大打折扣。
不過,哪怕是在這種令人絕望的情況下,宋朝還是打出了不錯的成績,比如洛陽之戰,在這場戰爭中,蒙古軍隊把南宋軍隊分成了三段,準備一一收割。
越是在這種生死關頭,越是考驗一個軍隊的真正實力,這一次,南宋軍隊展現出了超高的凝聚力,與蒙古大軍死戰到底。可惜,士兵們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淮西軍隊最終在蒙古鐵騎的圍攻下差點全軍覆沒,整個軍隊只留下三百多人活着走出戰場,結局慘不忍睹。
圖片:蒙古士兵劇照
二、出奇招制勝
事實上,步兵想要戰勝騎兵,就算是高水準的步兵,同樣沒有多少勝算,既然如此,步兵又怎麼在戰場上制勝呢?辦法自然是有的,畢竟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宋朝軍隊曾經就依靠計謀戰勝了騎兵。
戰爭前期,因為指揮官的錯誤指令,導致軍隊過半的精鋭都被敵人所殺,戰局對大宋來説非常不利,就在火燒眉毛的關頭,作為軍事白痴的宋太宗竟然親自畫了一張“陣圖”,並且讓人送到前線,給軍隊使用。
當時的監軍李繼隆一看到那張所謂的陣圖,差點沒氣到吐血,這張“陣圖”在李繼隆看來,完全是廢紙一張,偏偏被皇帝視為精華,命令他一定要用上。
這下子李繼隆可為難了,如果用了皇帝的“陣圖”,大軍極有可能一個不剩,可是如果不用,自己又得人頭不保。思考許久,李繼隆乾脆拋開個人生死,把皇帝的“計謀”丟到一邊,自己重新想了一個辦法。
李繼隆想到的辦法非常簡單,也就是詐降,先是在內部做好準備,然後假意向遼軍投降。遼軍不知道內情,以為李繼隆真要投降,興高采烈地來到李繼隆所準備好的埋伏圈內。結果,遼國騎兵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宋軍的埋伏圈,被宋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考驗一個首領的軍事才能,中間但凡出現一點點錯誤,整個軍隊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圖片:重新制定戰略劇照
除了李繼隆以外,劉裕也想出了一個制勝奇招,這一招就是“水路”。騎兵的戰鬥力再強,也只是在陸地上,一旦到了水裏,戰鬥力就會減弱一半以上。再者,馬一旦到了水裏,其速度自然比不上戰艦。
作為南北朝時期的戰神,劉裕的“卻月陣”對上北魏的騎兵,不但沒有被騎兵追着打,反而把騎兵打得扭頭就跑。所謂的“卻月陣”,其關鍵點還是水,劉裕在水上佈陣,敵軍想要過河,就只能和劉裕的軍隊發生正面衝突。結果,人們眼中近乎神兵一般的北魏騎兵,竟然被劉裕的步兵打得哭爹喊娘。
當然,劉裕之所以那麼順利的打退北魏騎兵,弩炮和車陣也佔了很大的功勞,強大的軍隊,再加上強大的武器,才是制勝的絕招。
圖片:北魏騎兵負傷劇照
另一個見證過水路智慧的人是鄭成功,他在鎮江之戰中同樣利用水的特性,讓清軍的八旗軍累如狗。話説鄭成功北伐鎮江時,剛好對上了清軍最厲害的八旗騎兵。
來自草原的八旗軍向來是中原的強敵,更重要的是,鄭成功對上的是擁有大量援軍的八旗軍。為此,鄭成功避開與清軍正面衝突,而是利用水路優勢,開着戰艦在長江裏來回奔走。
清軍為了逮到南明軍隊,只好在水裏不斷地追逐,結果提前耗費過多體力,等到鄭成功真正上岸的時候,已經失去了戰鬥的先機,白白輸了戰爭。
圖片:清朝騎兵劇照
在戰火未曾斷絕的時代,步兵的存在就像國家手中的盾牌,騎兵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想要取得勝利,就得付出巨大的代價。同時,兩個軍種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把威力發揮到最大,一個國家的安全才最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