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瞭解自己的姓氏!
程姓,是中國古老姓氏,其姓氏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氏族時期。程姓得姓於西周時期,關於其姓氏來源,一般認為有四:
北宋時期修撰的《新唐書》記載:“程氏出自風姓”。南宋學者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記載:“程氏,伯爵,風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於風姓。
程氏是重和黎的後裔。重和黎是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在西周時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程國的居民以國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
關於,重和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是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一個孫子叫做老童,老童的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外一説説是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周朝為大司馬,因為攻佔徐方有功,被封到程邑,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以地位姓,稱程姓。
伯符是程姓的始祖,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春秋時期的晉國姓族荀姓,擔任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程姓族人,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分佈在中國中部,以河南、河北,陝西為主。後來逐漸向南北擴散。到今天已經分佈在全國各地,又以河南最多,據説程姓在全國形成了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就佔據了十八派。
程姓在繁衍發展中形成了很多的郡望,如光平郡(今河北省雞澤東南),漢朝置郡;河南郡(今河南洛陽市),漢朝時置郡;安定郡(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漢置郡。
程姓人口在全國分佈廣泛,全國程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0.57%,是中國姓氏中排行第三十一的姓氏,今天我們要講述的程姓名人就是唐朝開國功臣——程咬金。
程咬金,本來叫程咬金,後來改為程知節,字義貞,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他也是隋末唐初有名的武將。
程咬金出生於北齊世家大族,其曾祖父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是濟州大中正。
《舊唐書》記載:“少驍勇,善用馬槊。”也更加能證明這一點。“槊,矛長丈八尺曰槊,馬上所持。”馬槊是要在戰馬上使用的,而一般家庭根本買不起戰馬,更不用説要達到善用的程度了。由此可見,程咬金並不是出身貧寒,而是官宦世家出身。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隋煬帝統治殘暴,驕奢荒淫,連年大興土木,不斷對外用兵, 繁重的徭役讓農民苦不堪言,於是天下人紛紛揭竿而起,程咬金為此聚集數百人,一起保衞鄉里,防止流寇的侵擾。後來投靠李密的瓦崗寨,成為軍中的猛將。
當時起義軍只有三支最為強盛,李密領導瓦崗軍、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和杜伏威、輔功拓領導的江淮義軍。程咬金選擇投奔李密的瓦崗軍。並深得李密的信任和厚待,從軍中挑選八千人作為內軍,自稱:“此八千人可當百萬”,讓程咬金擔任四驃騎之一。
《舊唐書·程知節傳》記載:世充來襲雄信營,密遣知節及裴行儼助之。行儼先馳赴敵,為流矢所中,墜於地。知節救之,殺數人,世充軍披靡,乃抱行儼重騎而還。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於是與行儼俱免。
兩軍交戰,救裴行儼於亂軍叢中,被馬槊刺穿身體,卻生猛將其折斷,最後奪馬而回,程咬金的勇猛由此可見。
不久,李密被王世充祭拜,程咬金成為王世充的手下,但程咬金看出王世充不是可以輔佐之人,認為王世充“氣度淺狹,而多妄語,好為咒誓,乃巫師老嫗耳,豈是撥亂主乎?”於是和秦叔寶在陣前倒戈,率領十餘名部下投奔李淵。
李淵把程咬金和秦瓊兩人派到秦王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大喜,任命程知節為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後程咬金跟隨秦王征戰沙場,橫掃天下,先後擊敗宋金剛、寇建德、王世充等起義軍。程咬金每逢交戰,都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為唐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唐朝統一後,程咬金還被封為宿國公。
後來,程咬金還參與到玄武門之變中,為秦王登基立下功勞。因此又被封為右武衞大將軍,食邑七百户。
唐太宗即位後,為了紀念幫他打天下、治理天下的功臣,建立了凌煙閣,裏面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程咬金位列第十九位。
唐高宗即位後,還讓三朝元老的程咬金擔任兵馬大元帥,披掛上陣。力敗突厥。
665年, 七十七歲的程咬金病逝,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於昭陵,諡號襄公。
縱觀程咬金的一生,是非常有智慧的。
程咬金軍事能力非常過硬,早年就開始跟着李密起義,幫助李世民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自古打江山的人,在皇帝登基後,都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貶低,但程咬金在李世民登基後,一心跑到離朝廷較遠的後方工作,如果長期呆在皇帝身邊,難免會讓皇帝產生疑心。由此可見程咬金的政治思想和智慧是很高的。
後來李治去世,把皇位傳給武則天的時候,當時很多朝廷大臣站出來反抗,結果都被武則天鎮壓了,程咬金什麼都沒有説,這才保全了自己的姓名。而且在武則天要給程咬金升職的時候,程咬金卻選擇辭去官職,遠離官場。
後世評價程咬金:“大智若愚,天生福星。”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