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西周初年,嬴姓一支遊牧於渭水流域,後因秦非子養馬有功,受封秦谷。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出兵護送,以功封諸侯,領有宗周故地。
漢:劉邦被立為漢王,都於南鄭,為秦漢中郡,漢指漢水。根據“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本應為關中王,卻被項羽封為漢王,受封巴,蜀、漢中。劉邦接受了漢王稱號,並且統一後繼續作為國號。
新:改舊、更新的意思。王莽受封為新都侯、加九錫。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故國號為新。
三國曹魏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曹操是魏王,兒子曹丕繼任魏王,接受禪讓後稱帝,國號為魏。孫吳就要從孫策説起了,孫策受封為吳侯。後來曹丕稱帝,孫權受封為吳王、加九錫,後自行稱帝,國號為吳。
要注意的是,劉備的國號也是漢,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蜀,説蜀漢完全是對當時劉備的蔑稱!劉備是漢室宗親,他的成長軌跡和劉邦有點像,也是佔據巴、蜀、漢中後自稱漢中王。後來曹丕稱帝,他以恢復漢室的名義稱帝,國號為漢。
晉朝,司馬昭受封,“進相國,封晉公,加九錫”,領有太原等十郡,後加封為晉王。司馬炎繼任晉王,旋即接受禪讓稱帝,國號為晉。後面的13國南北朝就不説了,太多了,沒點意思。
再來説説隋,楊忠受封隨國公,楊堅繼任隨國公。581年,楊堅掌權,“進相國,封隋王,加九錫”,再後來接受禪讓稱帝,國號為隋。因為“隨”有忽走忽停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楊堅改為“隋”。
之後就是唐,517年,唐國公李淵進軍關中,立代王楊侑(yòu)為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隨即“進相國,封唐王,加九錫”。次年接受楊侑(yòu)禪讓稱帝,國號為唐。
宋:趙匡胤曾任歸德軍節度使(治所宋州),便以宋為國號。
大元:取自《易經》乾卦:“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大明:朱元璋曾追隨白蓮教韓山童,其倡言”明王出世“。其子韓林兒尊為“小明王”,朱元璋國號大明承襲韓林兒”小明“
大清:”大“字沿襲前朝,清有清平的意思,即太平盛世,有王者風範。或者也有認為以五行相剋來説,明屬火,明國姓硃色赤,為火色,清字帶水,水克火,寓意滅明。總之取清字有壓制明的意思。説白了,國號基本上由三種方式來取,分別是爵位,宗教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