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6月28日,吉林長春一考生爆料稱,其今年高考分數與平時考試以及預估的成績相差過大,物理僅有17.5分,懷疑自己考卷被“掉包”。該考生此前曾申請成績複核,省考試院出具的結果為“無誤”,該考生要求查驗筆跡。29日,當地區、市、省三級教育部門表示,省考試院出具的複核結果就是最終結果,而且成績複核工作已經結束。(據6月29日極目新聞)
吉林長春一考生反映考分有誤(微博截圖)
該考生稱,“發現物理僅17.5分,我歷次物理成績都是名列前茅,80分以上都是常事。我懷疑我的卷子被掉包。”於是向吉林省教育考試院提出查驗試卷筆跡,一直未獲回覆。
考生質疑高考成績,鬧成公共事件的,曾發生過多起。2018年8月,網上出現“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信息。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為此成立專案調查組,調查後通報表明: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
類似質疑基本上都“反轉”了,即考卷被調包情形並不存在。但從考生提出質疑,到網絡形成輿論,再到有關方面調查回應,往往要持續數日,吸引廣泛關注,最後的結果是“查無掉包”。為此,有關方面要花費不少精力,也消耗了社會資源。
如今,又有考生提出質疑。長春市教育考試院一工作人員回應稱,高考批卷是很嚴肅的工作,不會出現所謂的“換卷”等情況,而且也只有一次成績複核的機會。“已經出具複核結果,就沒有流程再走了。”
吉林省教育考試院出具的成績複核結果告知書(圖片來源:微博)
這個回應雖然斬釘截鐵,不容置喙,卻又未必令人信服。一方表明經過成績複核之後,就是最終結果,另一方卻不接受,提出要查驗筆跡。面對這樣的質疑,有沒有更好的回應方式,既不增加麻煩,又能讓考生心服口服。根據規定,高考成績複核“查分不查卷”。這就會導致各説各話的情形,因為考生如果對分數存疑,通常是“不見考卷心不死”。只有見到考卷與答題卡,確認無誤後,才會停止質疑。
2018年“河南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被調包”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最終是“4名考生或家長先後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題卡原件”,並經查看考場監控視頻與筆跡鑑定程序後,確認不存在調包。如此“一錘定音”,才讓各方無話可説。2013年,福建一名考生在網上反映其分數“被調包”,引發廣泛關注。福建省教育考試院不得不向媒體出示了該考生全部4科的答卷原件,以證清白。在現場媒體記者的見證下,確認這名考生的高考成績經核查無誤,輿論才平息下來。
此次,吉林長春一考生對高考成績表示質疑。不管怎樣,面對這樣的質疑,要澄清真相,教育考試部門如果僅僅是堅持“查分不查卷”,恐怕並不能讓考生信服,讓他人信服。即便複核無誤,如何用鐵的事實説話,以增強複核結果的説服力,也許需要打破慣例,往前再走一步。
當事考生准考證(圖片來源:微博)面對質疑,公開事實就是最好的回應。諸如,面對質疑的考生,在複核查分的時候,能否可以查看考生自己的答題卡與考卷。在網絡時代,技術上要做到這點應該並不難。如果能看到答題卡與考卷,分數是否準確,考生自然心裏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