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後,分封了71個諸侯,但這71個諸侯,以及後來所封的諸侯,很快就尾大不掉了,成了周天子的禍患,他們不在尊崇周天子,天下陷入了諸侯內鬥之中,最後周王室還被諸侯國給滅掉了。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吸取周朝的教訓,不再分封諸侯。
劉邦奪取天下之後,由於韓信、彭越等人,為他擊敗項羽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韓信、彭越等人已經成了事實上的諸侯,所以劉邦又封了不少諸侯。異姓諸侯,很快成了劉邦的禍患,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梁王彭越、燕王盧綰等諸侯王相繼起兵反漢,最後被劉邦率兵鎮壓下去了。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劉邦去世前,害怕異姓王造反之事,在自己子孫身上重現,所以立下規矩,“異姓不封王”,但到他的子孫漢景帝手中後,異姓王對大漢江山構不成威脅了,劉姓諸侯王卻成了漢朝的威脅。
劉姓諸侯王尾大不掉之後,漢景帝聽從晁錯的建議,開始削藩。削藩損害了諸侯王的利益,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等7個諸侯王起兵造反,這動搖了漢景帝的皇位。危難關頭,漢景帝聽從漢文帝的臨終囑託,啓用周亞夫。周亞夫率兵替漢景帝平定了七王之亂。
雖然吳王劉濞等7王造反失敗,但漢景帝的削藩政策也沒有推行下去,諸侯王依舊尾大不掉。漢武帝即位之後,他的寵臣主父偃,為漢武帝獻上了“推恩令”的計策,幫助漢武帝削弱諸侯王。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推恩令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傳給幾個兒子。以前,諸侯王的封地和爵位,只能傳給嫡長子,這使得諸侯王,可以世世代代保持強大的實力,推行“推恩令”之後,諸侯王可以將自己的封地分傳給幾個兒子,例如中山靖王劉勝,他有120個兒子,他將自己的封地,分傳給120個兒子後,封國就會由1分為120,實力大削,對朝廷構不成威脅了。
“推恩令”是一種效果極佳,還沒有任何風險的削藩政策,為何後來的建文帝、康熙都不願採用?
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嫡長孫,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將朱允炆立為了太子。朱允炆繼位之後,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藩王的實力太過強大,已經威脅到了朱允炆的皇位,他聽從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建議,開始削藩。朱允炆的削藩威脅到了藩王的利益,燕王朱棣開始起兵造反。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朱棣通過欺騙的手段,奪取了寧王朱權的八萬甲兵和朵顏三衞。在他們的幫助下,朱棣擊敗建文帝的朝廷軍,奪取了皇位。都城南京被攻破時,建文帝消失不見了,他也成了最慘的削藩皇帝。
建文帝不願採用推恩令,與當時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朱元璋為了防備藩王尾大不掉,威脅皇位,只給了藩王兵權,沒有給經濟權和治理權,“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藩王手握兵權,可以替大明抵禦蒙古等外敵,保障大明的安全,但藩王沒有經濟權和治理權。他無法在自己的封地隨意擴充勢力,也缺少足夠的錢財養更多的兵馬,這制約了藩王實力的壯大。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建文帝在位期間,各地的藩王,大多很年輕。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才剛40出頭,其他的藩王,大多是30多歲,正值壯年,推行“推恩令”,要等到這些藩王去世後,才能將封地分封給其子孫,這需要等幾十年時間才能見效果。燕王等人朱棣的威脅,就在眼前。同時,藩王的實力不如朝廷軍,即便藩王造反,朱允炆覺得朝廷軍可以鎮壓下去,所以他才敢強硬削藩。
有了漢景帝、建文帝等人的前車之鑑,後世皇帝在削藩時,會更加地小心謹慎,但是康熙執掌大權之後,他依舊沒有采取“推恩令”,而是和漢景帝、建文帝一樣,採取了強硬的削藩政策。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康熙要削弱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實力,但也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3人聯合起來造反。三藩實力強大,他們很快攻佔了湖南、四川等地。由於吳三桂等人提出了“興明討虜”,這使得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等地的部分漢官、漢兵,也開始倒向吳三桂等藩王,配合他們“反清復明”,恢復漢人江山。
康熙的反應很迅速,他一邊派兵攻打吳三桂等藩王。一邊通過招撫、分化反叛勢力,讓耿精忠、尚之信又再次歸順了清廷,孤兵作戰的吳三桂最終敗給了清軍。
康熙在位期間,吳三桂等藩王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他們擁兵自重,懷有二心,即便朝廷推行推恩令,吳三桂等人可能會陽奉陰違,不肯聽從朝廷的。即便他們願意採納“推恩令”,也要吳三桂等人死後才行,需要幾十年才有效果。吳三桂等人已經成了康熙的威脅,康熙不願等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7 字。

轉載請註明: “推恩令”是陽謀,能無風險削弱諸侯,為何建文帝、康熙不願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