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一場教育公平的及時雨

今年8月17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稱,在學生入學時,很多學校要求填寫學生父母祖父母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該信息可能造成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不公平現象,希望能禁止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收集該信息,只登記父母基本信息即可。北京市教委日前回應稱,該信息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佈,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8月29日《南方都市報》)

對於學校該不該“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在社會上一直存在很大爭議。贊同者認為學校收集家長信息“有益助學”“有益教學”,“學校收集家長信息仍有必要”。但筆者認為,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弊多利少,完全沒有必要。

從助學的角度説,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確有助於學校對貧困生實行幫扶,一些助學的好資源也不會被渾水摸魚者搞走,急需助學的貧困生也不會失去求學的機會,但是不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學校和教師照樣可以對貧困生進行“精準”幫扶。如今,不少大中小學就是通過學生在校消費的大數據分析,在成千上萬的學生中篩選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並將助學款打到貧困生的賬户上。就算沒有大數據篩查,教師也可以通過傳統的辦法“不看吃的看穿的”,準確找到需要幫扶的貧困生。

從教學的角度説,儘管家長是醫生、教師、工程師等,他們的孩子學習能力相對較強,家長文化素質不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差的概率相對更高,但這也不是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理由,因為孩子成績好壞與家長的文化多少、職務高低不成正比。筆者在普通高中做過多年班主任,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少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家長都是一般人眼裏的成功人士,有的是地方官員,有的是大學教授,很多成績優異、發奮刻苦的學生,往往來自寒門,所以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根本無助於教師因材施教。

此外,收集家長職務信息,還會讓一些勢利眼的教師看人兑湯,在幹部選聘、表彰獎勵、評優評先,甚至座位安排上,對那些家長有權有勢的學生偏愛有加,對貧困學子另眼相看。家長與教師之間一旦存在利益輸送,教育公平就蕩然無存。網上曾經曝出,福建莆田一位學生家長向教師“曬家庭官職求關照”,包括孩子母親、父親、外公、外公學生、表姐夫等人的職務信息,試想,教師在摸清學生家長職務情況後,還能一碗水端平無差別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嗎?

從這個意義上説,“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一場教育公平的及時雨。(維揚書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8 字。

轉載請註明: “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一場教育公平的及時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