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青少年,線上中華文化課開講了

華裔青少年,線上中華文化課開講了

圖為四川營展示營員手工製作的“冰墩墩”集合。(四川省僑聯供圖)

華裔青少年,線上中華文化課開講了

圖為南非開普特華助中心的小營員陳啓樂在完成了“親情中華·皮影小劇場”江蘇網上特色營的直播課程後,與爸爸一起製作皮影,並創意演繹皮影戲《龜兔賽跑》。(江蘇省僑聯供圖)

江蘇營、重慶營、福建營、四川營、廣西營、甘肅營、湖南營……3月30日以來,2022“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相繼開營。該活動由中國僑聯主辦,地方各級僑聯承辦,國內大專院校協辦,每月舉辦一期,每期10天,辦營對象為6至18週歲的海外華裔青少年。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僑聯在積極支持海外僑胞團結抗疫的同時,連續3年舉辦網上營活動。一系列寓教於樂、精彩紛呈的中華文化課程,讓廣大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文和中華文化的熱情更高了。

探索創新激發學習熱情

“今年,‘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的活動名稱從‘網上夏令營’改為‘網上營’,鼓勵各承辦單位將該活動作為一項日常工作,長期組織開展。”談及2022“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的創新之處,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表示,在內容創新方面,網上營增加了意藴深遠的中國古典詩歌音視頻故事、生動有趣的中國傳統節氣等民俗故事、將歷史和探險相結合的《神奇圖書館》系列故事和集中體現中國精神的時代人物故事;在形式創新方面,從學漢字轉向學、寫漢字並重,從聽故事轉向講故事、寫故事,在辦營期間增加小型競賽和徵稿活動,利用小程序完善報名打卡制度,簡化辦營流程,增加承辦單位辦營和營員參營的積極性。

地方各級僑聯也積極探索網上營的創新開展辦法。

“江蘇省僑聯在繼續推送中國僑聯統一課程的同時,着手探索江蘇特色文化網絡直播課的新思路。”江蘇省僑聯副主席艾卉表示,今年年初,省僑聯對海外僑團、華文學校、省內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及各設區市僑聯等單位分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卷和電話調研,深入瞭解海外參營機構的實際需求和省內辦營單位的特色資源。在認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江蘇省今年除舉辦4期常規營外,還將舉辦20期特色營。

“部分海外華裔青少年沒有在當地華文教育機構就讀,或者沒有華文教育機構組織其參加網上營活動。針對這部分孩子,今年,我們特意依託‘漢語教育雲平台’,搭建了網上營活動板塊,每日學習課程與微信羣同步,並支持網上打卡、視頻對話、作業展示、網絡辯論、課外拓展、自主反覆收聽收看課程內容等功能。”四川省僑聯經科文化部三級調研員唐珊介紹,在課程設計方面,除了“聽”成語、歷史、詩詞人文地理等經典傳統故事外,四川省僑聯還為營員們準備了40多個精彩的視頻故事以及6節支持回放的直播課。

福建省僑聯副主席張瑤表示,“福建省僑聯與‘僑’字號學校合作,比如,與福州市華僑小學聯手,由學校優秀教師直播授課,並邀請多位專家為營員們精心準備了兼具趣味性、互動性和專業性的直播課堂,大大提升了網上營的學習效果。”

收到福建省僑聯的辦營通知後,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第一時間着手準備。“我們在菲律賓五大僑報上刊登了招生公告,吸引130多個孩子報名。為提升學習效果,我們還召開主題辦公會,討論教學方案,對學員按年齡分班管理,分配班主任、任課老師、輔導老師。”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2022年網上營教師莊佳怡説:“參加福建營至今,學生和家長熱情高漲,反響熱烈。”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順利開展,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持。

“我校探索以‘漢語教育雲平台’為文化傳播窗口和教學載體,開啓了‘互聯網+華文遊學’的全新教學模式。”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常務副院長刁元園介紹,除了組建由國際漢語教育專業背景的6人師資團隊外,學院還積極發揮遠程信息技術優勢,為網上營提供三方面支持:一是實施“雲管理”,通過“雲平台”實現自主報名、自適應前測、“主題式”學習、成果反饋等功能,解決了海外營員跨時區、多渠道、協同難等問題;二是聯建“雲資源”,聯合川內各級僑聯組織和“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深入三星堆、都江堰、樂山大佛等文化點位,製作720°全景VR課件,組織營員通過“雲繪畫”“雲書寫”“雲打卡”“雲直播”“雲表演”等形式開展線上遊學;三是創設“雲互動”,建立起“外景老師+內景老師”“課程主講+體驗主講”的“2+2”雙師協同模式。

因地制宜凸顯地域特色

在重慶營,領略巴渝民俗文化和彭水苗族文化的別樣魅力;在甘肅營,開啓為期10天的絲綢古道探索之旅;在廣西營,體驗富有“八桂風味”的手工、詩詞、舞蹈等線上課程……2022“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的地域特色十分顯著。

今年,為了讓網上營地域特色更為濃郁,中國僑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劉奇介紹,一是調整常規營課程比例要求,將各省份自選故事的比例由25%調整到50%,鼓勵地方僑聯通過富有地方特色的音視頻故事來展示不同地區的地域特色;二是設置新的故事模塊,特別增加了“雲遊中國”板塊,展示在辦營活動中製作的優秀地方故事視頻;三是試點舉辦特色活動營,允許有能力的地方僑聯以單項活動為基礎,舉辦含有深厚地方文化底藴、鮮明地域文化特徵的特色營。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南京城裏操一操。”在2022“親情中華·遊金陵文脈”南京網上特色營,南京市金陵小學教師常慧雯以一首童謠《城門幾丈高》開始了“雲遊明城牆”課程。常慧雯娓娓道來,帶領營員們跟着文字、圖片和視頻,“穿越時空”走進了南京明城牆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中。

在江蘇網上特色營,有趣的課程不止一項。艾卉介紹,截至目前,江蘇省僑聯已先後舉辦了“棋聯天下”“講金陵故事”“水墨動漫”“遊金陵文脈”“皮影小劇場”等特色營,得到了海外華教機構、家長和小營員們的普遍歡迎。其中,“親情中華·皮影小劇場”江蘇網上特色營活動,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30家華教機構的1300多名海外華裔青少年報名參加,直播平台點擊率達12萬次。

今年,福建營第一期課程推出10個小故事和5節直播課。張瑤表示:“在直播課程中,非遺傳承人林清韻展示了‘福州三寶’之一的軟木畫,福建省茶藝師協會會長張雪兒講述福建茶文化,福建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華南講述福州地域武術拳種——香店拳,閩菜烹飪大師陳偉傑講述閩菜故事並傳授閩菜技藝等。我們還打造了歷史文化課《走近嚴復校長》,展示福州歷史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的積極影響。”

“愛上大熊貓”“尋味四川”“多彩非遺”“探秘古蜀”“神奇中醫藥”和“走近巴山蜀水”,是今年四川營組織的6期主題活動。“今年,四川營結合特色鮮明的巴蜀文化,聯合全省21個市州,將各地獨具特色的‘好味道’‘好風景’‘好山水’等製作成視頻故事,讓海外華裔青少年‘看’巴山蜀水、‘品’古蜀文明、‘賞’非遺文化、‘讀’歷史名人,激發他們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唐珊介紹。

“四川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最吸引孩子們的是大熊貓。孩子們都希望到四川熊貓基地實地看看大熊貓。”西班牙烏蘭語言學校校長烏蘭表示,孩子們看完“尋味四川”直播課後,共同製作了四川特色美食——魚香肉絲。有些家長也一起看,和孩子們一起找材料,動手做四川菜。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孩子們的胃口,也解了不少家長的鄉愁。

做實做細傳播中華文化

“網上營的課堂架起了四川對外交往的友誼之橋,推動海外華裔青少年自覺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積極傳承者、中國故事和四川地域文化的生動講述者、中國與住在國交流互鑑的友好促進者,有利於推動中國、四川與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唐珊説。

未來,“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將如何助力中華文化傳播?劉奇表示,繼續增強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使他們瞭解中國故事、會講中國故事;發揮羣團組織優勢,與各級僑聯上下聯動,廣泛聯繫僑界羣眾,擴大辦營的覆蓋範圍;努力在內容上下功夫,建立“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故事內容體系,將中華文化、地方特色、中國精神熔鑄其中;樹立以青少年為中心的工作思路,創新辦營形式,增加一些特色活動,增強活動吸引力,滿足網絡傳播主體、傳播載體的多元化需求,將華文教育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工作落在實處。

“福建省僑聯將在創新活動內容上下功夫。”張瑤表示,一是以“國別分類”為教學導向,以東南亞國家為主體,針對不同中文水平的學員,開設基於各國“個性”需求的線上海外華文師資培訓,開發內容多樣、難度分階的華文師資培訓課程,培育更多華文“種子教師”,服務“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華文教育事業發展;二是舉辦富有地域特色的主題文化營。通過深入挖掘不同主題的歷史、人文素材,精心打造“福文化”“大漆之美”“尋墩之旅”等品牌活動,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激發營員的文化認同感、故鄉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營為“互聯網+華文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啓示。刁元園介紹,國家開放大學華僑學院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構建“國際+國內”服務體系,擴大“服務圈”,加強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作,參與建設海外學習中心,提供“互聯網+華文教育”支持服務與解決方案;推動“資源+平台”內涵建設,加強適應海外華裔學員需求的特色課程、教學資源與智慧學具建設;共建共推共享平台與資源,深化“互聯網+華文+職業教育+文化傳播”模式探索與實踐,助力構建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漢語家庭傳承體系;加強“項目+團隊”合作機制,提升影響力,通過項目合作、教學實施、支持服務、實踐研究等多元合作模式,完善與海內外華文教育研究機構、涉僑團體的互動交流機制。(本報記者 賈平凡)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05月11日第06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25 字。

轉載請註明: 華裔青少年,線上中華文化課開講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