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要進中考了,考什麼、怎麼考、如何準備……一時之間,家長焦慮之心頓起,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紛至沓來。近日,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給出一顆“定心丸”——進中考的內容,前提必須是在學校裏教過的。
在北三環的一家培訓機構,孩子們放學後會來到這裏上音樂、舞蹈、美術等培訓課程,大廳顯示屏上播放的是孩子
現象
培訓機構趁機造勢營銷
自10月中旬《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公佈以來,美育中考的消息引發全社會廣泛關注,很多培訓機構趁機打廣告營銷,引得不少家長準備跟風報班。
“這幾天,天天被美育中考的消息刷屏,全是培訓機構發的!”家住朝陽的顧女士拿着手機向記者展示,從10月16日到22日,一位美術培訓班課程顧問連發六條微信朋友圈,均與新公佈的意見有關。在鏈接原文的同時,還配上不少充滿營銷味兒的廣告語:“寶媽,您知道未來您家孩子中考要考美育嗎”“美術不再是興趣班而是必考項目”“美術越來越重要了”,並穿插着課程試聽的海報。另一家培訓機構的課程顧問,不僅轉發了央視關於美育中考報道的截圖,還配發圖説:“藝術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家住西城的柳女士也被類似的朋友圈包圍。最近,在給孩子物色鋼琴老師時接觸到很多音樂輔導機構,她驚奇地發現,一家培訓機構的教務老師和一位鋼琴老師都在轉發同一篇文章,標題寫着“國務院最新通知:將音樂藝術全面納入中考改革!”
上週末,東城的汪女士走進家附近的一間畫室,問及學美術對於孩子未來有何幫助時,畫室一位工作人員答道:“以後美育要入中考了,咱們要是給孩子打基礎的話,肯定是越早越好。”
反應
家長考慮加碼藝術培訓
對於美育中考,雖然尚無細節公佈,但不少心急的家長已經按捺不住,準備給孩子在藝術培訓方面“加碼”。
“看來這鋼琴還得每天練,再難也得練下去!”董女士這樣向朋友感嘆。與她的心態類似,汪女士的女兒已經報了兩個美術課,每週在學校學一次鋼琴課、練習兩次。最近,她還在與家人商量:“都在拼藝術特長,學校的鋼琴課恐怕強度不夠,還得專門再請一位老師給開小灶。”
盤算完孩子的培訓班種類,柳女士發現,“鋼琴、舞蹈都開始學了,美術類的一個都沒上,估計過段時間還得再加一個繪畫或者書法班,提前薰陶一下,順便培養一下孩子的定力。”
位於和平里中街的一家美術培訓機構工作人員透露,擔心過兩年孩子中考遭遇美術,連一些初一學生家長也來諮詢,問有沒有速成的培訓項目。“我們建議,可以從專業角度,着重從素描和速寫兩方面入手。”
專家
美育教學應少一些功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衞生藝術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許洪帥曾參與過多項重大教育政策的起草研究。他認為,這次新的意見公佈後,引起家長和社會輿論對學校美育的普遍關注,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對於家長來説,不妨多一些重視和陪伴,少一些備戰和功利;對學校美育教學的改進,不妨多一些支持和參與,少一些培訓班和培訓機構的“光顧”。
許洪帥分析,以往常見的現象是,學一門藝術特長,考完級就結束,一門心思轉到文化課學習上來,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應試思維。長期下來,大家都想通過“短平快”的方式來獲得藝術審美體驗。殊不知,這有悖於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趨勢、美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學生髮展藝術素養的基本規律。《意見》提出,新時代學校美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他説,這個目標是需要通過日積月累,通過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來實現,是需要全面發展、全面培養與藝術特長協調發展來實現。
《意見》中確實提到,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其實,早在2015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規定,學生藝術素質測評中,基礎指標40分,學業指標50分,發展指標20分。在發展指標中,校外學習、藝術特長各佔10分,後者為加分項。《意見》提到的“基礎指標”是中小學生在校內應參加的課程學習和課外活動;“學業指標”是中小學生通過校內學習,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達到的目標;“發展指標”旨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
許洪帥分析,通過文件導向可以看出,只有學校教育才能將藝術教育指向真正地提高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高度,商業化的社會培訓機構很難指向這一目標。他建議,“家長在關注孩子特長髮展和課外培訓班選擇的同時,更應該去關注孩子們在學校裏面的藝術學習,應該把孩子的藝術特長放到課內課外一體化,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的思路來考慮。”
教育部
考試內容必須學校教過
美育中考到底考什麼?近日,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峯透露,進中考的內容,前提是必須在學校裏教過的,絕對不可能説學校裏沒開這個課,中考裏面去考。同時,他否認“2022年全面實行美育中考”的時間表,可以肯定的是,美育進中考的試點範圍將會擴大。
目前,部分省份已經試點藝術進中考。從2020年開始,南京已經啓動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即“藝術中考”,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測評合格才能報考指標生志願和第一批次錄取學校。其中,過程性評價由學校在每學期末根據學生參加藝術課程學習、參與藝術課外活動、發展藝術特長的情況,綜合評定成績;終結性評價是依據國家課程標準,以考試的形式檢驗學生應知應會的學科知識與學科技能。
南京市教育局的解讀特別強調,只要學校開齊開足上好藝術課程,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和藝術社團活動,並按要求完成課內外練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藝術素質測評是沒有問題的。
雲南省也規定,2019至2020學年度全省初中學生學業水平音樂、美術科目考試項目分值為音樂5分、美術5分,合計10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考試內容主要涉及教材教授內容、課堂學習表現、課外活動表現等。
那麼,考級對美育中考有幫助嗎?南京市已給出答案:藝術素質測評中,藝術特長加分以學生初中階段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藝術活動情況為依據,社會藝術考級、非教育行政部門舉行的藝術競賽的證書和名次不能作為藝術特長測評及加分的依據。
雲南省也聲明,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藝術特長生資格認證和社會機構組織的各類藝術活動內容與成績,一律不得作為初中學生美術學業水平考試的內容與成績。
許洪帥認為,上述地區讓考級與“美育中考”脱鈎的規定與當前國家美育改革的節奏合拍,有利於扭轉藝術特長考級狹窄化的發展局面。
支招
提升素養需要家長陪伴
面對美育中考,家長如何提升孩子的藝術素養?人大附小美術教師劉大偉認為,以美術為例,除了學校的美術課程之外,家長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將構成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北京的地理人文資源豐富,建議家長利用週末、節假日帶着孩子走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以及歷史名勝古蹟和公園等去“打卡”,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打卡”之時,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感知美?劉大偉列舉了一些方法:走進北京植物園,可以讓孩子觀察葉子的葉肉形態、葉脈構成等,便於上課時進行植物寫生;走進汽車博物館,看到各式各樣的小汽車之後,對孩子學習線描會有啓發;來到美術館,觀察作品的造型、色彩、作者,並瞭解創作方式,感受直觀的表象,會讓孩子心靈產生觸動。
“通過這些活動,實際上是在踐行美術學科倡導的五大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劉大偉認為,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之間會建立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可能在藝術方面會達成一些共識,更容易幫助孩子從心理上真正對美術產生興趣。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任敏
流程編輯:邰紹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