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在中國古代史上,有一個羣體非常醒目,那就是關隴貴族集團,此集團誕生了非常多的人物,主要集中在北方六鎮武將和關隴豪族,他們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的影響非常之大,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東魏(五三四一五五O年)實則即北齊的前身,因為東魏皇帝不過是高歡的傀儡。高歡是懷朔鎮鮮卑人,出身六鎮下級軍官,曾參加六鎮起義,後來叛投了爾朱榮,他以收容的葛榮部眾二十萬人,壯大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據有冀州。

他在冀州得到趙魏大族渤海高幹、高敖曹、封隆之、趙郡李元忠等的支持,滅掉了爾朱氏。建東魏後,自己由大丞相而相國,自稱海王。高歡集團主要由六鎮軍事貴族和趙魏大族構成,但重要職位皆由六鎮貴族擔任,為取得六鎮新貴們的支持,高歡對他們的貪黷行為,完全採取放任態度,所以東魏政治一開始就非常腐敗,貪污風行。

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在他統治下六鎮鮮卑與其它族的矛盾也很大,所以高歡極力採取調合矛盾的辦法,他對鮮卑人説:“漢民是汝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令汝温飽,汝何為凌之?”對漢人説:“鮮卑是汝客,得汝一解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汝何為疾之?”實際並不能因此緩和矛盾。

高歡死後,他的兒子高洋廢掉元善見,自稱皇帝(文宣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五五O一五七七年)。高洋極力加強集權,重用庶族地主,大殺元氏,元氏大族又一次遭到打擊,盧、李、鄭等漢族大族地位也大大下降。他還在北魏官制的基礎上,加強了尚書省的組織與分工,尚書省設令及僕射,掌握朝廷實權,省中設六部,分為吏部(掌選任官吏)、殿中(主禮、刑)、祠部(主祭祀)、五兵(主軍事)、都官(主監察官吏及水利)、度支(主財政户口),即後來的六部的前身,成為隋唐官制的淵源。

高洋統治的後期,日趨奢侈殘暴,政治腐敗,戰爭連年不斷,又不顧民力,大修長城,廣建宮室台殿,造成租役繁重人民大量破產流亡,政府收入減少。為增加收入,北齊政權在高湛(武成帝)時,於五六四年(河清三年),對三長制與均田制作了新的調整,史稱“河清改制”。

這次改制,在三長制方面,改十家為一比鄰,五十家為一間裏,百家為一族黨。舊三長制一黨中,有二十五鄰長復二十五夫,五里長復十夫,黨長復三夫,共有三十八人兔役。經改革後,一族黨中,十鄰長復十夫,二正復四夫,黨族、黨副復六夫,共有二十人不免役。比起舊三長制,兔役人員滅少了十八丁,以北齊全國户口三百萬户計,政府收入大大增加。

在均田制方面,比北魏均田的畝數略有變動,一夫受露田八十畝,婦女四十畝,奴依平民:丁牛一頭受田六十畝,限四牛;又每丁給永業田二十畝為桑田,土不宜桑者給麻田如桑田法。比魏均田的最大變動是奴受田有所限制,表明當時地主官僚佔有很多奴隸和土地,政府企圖加以限制。

改制對租調也有新的規定,民“以十八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調”。租調以一牀(一夫一婦)為徵收單位,每牀調絹一匹,綿八兩: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納平民的一半。牛調二尺,星租一斗,義租五升。

“河清改制”是為了增加政府收入,但由於政治的腐敗與新貴及豪強勢力的強大,根本沒有行通,土地兼併仍然嚴重,“肥饒之處,悉是豪家”,“編户之人,不得一壟”。由於政府賦役的重壓和高利貨的剝削,農民也難以保持小塊土地的佔有,不得不典賣土地,“帖賣者,帖荒田七年,熟田五年,錢還地還,依令聽許。露田雖復不聽賣買,賣買亦無重責。貧户因王課不濟,率多貨賣田業”。

失地的農民不得不被迫依託豪家或避役沙門,造成“户口租調,十亡六七”。終北齊一世,均田制不斷受到破壞,農民貧困不堪,直接影響了北齊的軍力衰弱和統治的不穩,國力始終比北周為弱。高歡集團與字文泰集團之間,雙方為擴大地盤,曾不斷地出進行了兼併戰爭。

五三七年(東魏天平四年),高歡率兵二十三萬進攻西魏,雙方戰於沙苑(今陝西大荔南),因為高歡軍不願渡河作戰,士氣低下,結果被字文泰打敗,高歡喪甲士八萬人,棄鎧仗十有八萬,東魏失掉河南諸州。

五三八年(東魏元象元年),東魏反攻,重佔汾南、河南,雙方大戰於邙山,字文泰幾乎被擒,但東魏也喪失了大將高敖曹,後宇文泰退回關中。五四三年(東魏武定元年),東西魏再戰於邙山,東魏虜西魏諸王及督將僚佐四十八人,西魏再次失利。五四六年(東魏武定四年),高歡以重兵圍西魏軍於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圍攻五十餘日,久攻不下,自己卻損失慘重,士卒戰死及病死七、八萬人,最後不得不引兵退卻。此後一直到齊、周對峙,雙方戰爭不斷。齊武成帝即位後,國力削弱,才出現周強齊弱局面。

西魏(五三五一一五五六年)大權實際掌握在宇文泰手中。宇文泰是鮮卑人,出身武川鎮兵,曾隨父參加六鎮起義葛榮失敗後他投了爾朱榮,高歡滅爾朱氏後,他據有長安與高歡對抗。

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他趁南方蕭梁內訌,扶植了後梁傀儡政權,勢力從雍、涼擴充到荊、益。宇文泰集團是由武川軍事貴族(賀拔氏等)、漢化胡族大族(長孫氏、宇文氏、獨孤氏等)和漢族大族(楊氏、蘇氏、李氏等)三部分構成的,後來被稱為“關隴集團”。

字文泰自己力量不很強大,他也沒有高歡那麼多的胡兵,胡族貴族在這個政權中的影響也不很大,所以他沒有實行胡漢分治。為與高歡對抗,他極力爭取關隴胡漢大族的合作,

在後者的支持下,他的政策比較開明。漢族大族蘇綽,替他制定了有名的《六條詔書》:(一)先治心;(二)教教化;(三)盡地利;(四)耀賢良;(五)恤獄訟;(六)均賦役。

其中的擢賢良至為重要,蘇綽明確主張,州郡大史的任命,“當不限資萌,唯在得人",他反對“州郡大史,但取門資”的傳統。這是在政權分配上對門閥的限制,也是西晉以來第一次在國家詔令中承認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成為以後科舉制的先聲。詔書原則是字文泰的總施政方針,因此他要求官吏皆須背通,否則不予任用。

字文泰還重新頌布了均田制。規定有室者(已婚的丁男)受田一百四十畝,丁者受田百畝,外有宅地,但無桑麻田。租調負擔有室者年納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丁者半之。種麻地區有室者納布一匹,麻十斤;丁者又半之。此外並規定按歲收的豐款,酌量減免。力役負擔,豐年三十天,中年二十天,下年十天。田租比北魏稍重而力役稍輕。由於西魏政治情況較好,而且土地兼併不如東魏、北齊那樣劇烈,所以均田實行的也相對好些,促進了關中地區的經濟發展。

宇文泰在軍事上實行了鮮卑部落兵制與中原徵兵制相結合的“府兵制”。在全國各地設軍府近百個,府由郎將主管;百個軍府分屬於二十四軍,軍設軍將;每二軍又屬於一大將軍,每二大將軍又屬於一柱國大將軍。

全國凡置八柱國大將軍,其中柱國之一為廣陵王元欣,徒擁虛名而無所統轄,另一人為宇文泰,是全軍統帥,實居各柱國之上,因此直接領兵者為六柱國大將軍。府兵不入一般户籍,免除租調及其它力役,但出征時要自帶部分衣甲兵器,因此只有較富裕的農民才能擔當,他們的地位要高於過去的軍户。

周武帝字文邕改軍士為待官,府兵成為直轄於皇帝的禁衞軍,削弱了開府將軍的權力。府兵的來源最初為六鎮鮮卑,後來不斷擴大徵募範圍,廣募關隴豪右及其部曲,家兵,給這些豪強加上帥都督、大都督的官號。以後又徵九等户中六等以上户“家有三丁者,選材力一人”以充府兵,府兵擴大到中小地主。

宇文邕更“募百姓充之,除其具籍”,“是後夏人半為兵矣”,兵士逐漸變為漢人為主。府兵有嚴格的訓練,戰鬥力較強,大大提高了周的軍事力量,為周滅齊與隋統一全國打下軍事基礎。

在宇文泰打好的基礎上,子宇文覺廢魏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五五七年——五八一年),都長安。當時政權掌提在宇文護手中,宇文護先廢宇文覺改立宇文毓,後又殺毓政立宇文邕(周武帝)。

五七二年(建德元年),宇文邕殺掉宇文護,自已親政,實施了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他首先改革了府兵制,加強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其次是推行毀佛。北魏時期北方佛教盛行,到北周時,在其統治區內就有寺院萬餘,僧侶約百萬,嚴重地影響了政府收入。

宇文邕為了“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於五七四年(建德三年)下詔毀佛,銷燬一切經像,沒收寺院的土地及其全部貲產,百萬僧侶被強迫還俗為均田户。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緩和了階級矛盾,政府的經濟實力也得到加強,給滅齊作了重要物質準備。

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在滅齊後,宇文邕又將毀佛推行於東方齊境。宇文邕還曾下詔釋放部分奴隸為平民,又放免一些雜户為百姓方的奴隸制成分進一步下降。

北齊後期,政治更加腐敗,民不聊生,統治極端不穩,北周大臣伊婁謙就向宇文邕指出伐齊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説北齊“上下離心,道路以目,此易取也”。

宇文邕遂於五七五年(建德四年)開始伐齊,第二年,攻克齊重鎮晉陽,五七七年(建德六年)陷城,北齊滅亡,北方實現了重新統一。

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滅齊後,宇文邕又向南進攻,擒陳大將吳明徹,消滅陳軍三萬人,奪取了準南地,基本據有了長江以北佔全國四分之三的土地。正當他準備統一全國時,不料於五七八年(建德七年)病故,統一願望雖未實現,但他卻為統一全國打下良好基礎。另外,關隴貴族集團的影響,仍然在隋唐繼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13 字。

轉載請註明: 關隴貴族集團的前世今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