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教育部:將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與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等掛鈎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方案》),啓動第三週期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中的學段劃分情況,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借鑑國際大型教育評估監測項目經驗做法,我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對象確定為義務教育階段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

《方案》指出,監測學科領域主要包括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勞動、心理健康。

監測的主要內容有兩大方面:一是學生在九個監測學科領域的發展質量狀況。圍繞學生全面發展要求,重點監測學生德智體美勞教育質量狀況。德育主要監測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行為規範以及基本國情常識掌握情況等。語文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情況、閲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等。數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運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英語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情況,閲讀、寫作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等。科學主要監測學生掌握科學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情況、科學探究能力等。體育與健康主要監測學生身體形態、機能、體能狀況以及健康生活習慣等。藝術主要監測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知識情況,通過藝術作品和活動感受美、表達美的能力,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勞動主要監測學生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等。心理健康主要監測學生情緒、人際交往等發展狀況以及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等。

二是影響學生髮展質量的相關因素,如各學科領域的課程或教育活動開設、學生學業負擔、教學條件保障、教師配備、教育教學、學校管理以及區域教育管理情況等。

與以往相比,本次《方案》堅持傳承創新,在全面總結經驗問題基礎上進行系統改進,更好地與教育改革政策相銜接、適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求。《方案》總體沿用2015年版監測方案的內容及架構,主要有四個方面突破:

一是拓展學科領域。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要求,增加勞動教育領域;為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增加心理健康領域;為監測義務教育課程設置中英語學科學習質量,推動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依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增加英語學科,實現了“五育並舉”全覆蓋。

二是服務質量提升。對標《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設計指標,緊扣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開發工具,突出能力素養導向,新增區縣教育管理者問卷,系統挖掘影響因素。

三是創新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腦科學等領域前沿技術方法,試點開展人機交互測試,探索多領域綜合評價和跨年度增值評價。

四是強化結果運用。增加區縣監測診斷報告和政策諮詢報告,建立監測問題反饋和預警機制,將監測結果與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等掛鈎,推廣典型地區經驗案例,推動各地建立監測結果運用機制,加強地方監測機構建設。

《方案》明確,監測發現的主要問題清單和分省監測報告將向各省級人民政府反饋,督促問題整改。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對全面發展質量不佳、質量下滑趨勢明顯的地區進行預警,對有關責任人員約談問責。監測結果直接應用於督導評估工作,作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