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靖康二年,金兵浩浩蕩蕩地殺入了開封府,將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欽宗父子,以及達官顯貴、後宮嬪妃三千多人一塊擄走,押送到北方。一個國家,從皇室到官僚均淪為了階下囚,自然與覆滅無疑。所以,正統的北宋王朝至此已覆滅了。至於後來的南宋,雖然也是由宋趙宗室統治的,但畢竟少了正規的繼承流程,因此雖能與北宋並稱為宋,卻與北宋不屬於同個政權。

《滿江紅》裏的“靖康恥猶未雪”,説的就是發生在靖康二年裏的這段慘案。史料很難直觀地向人呈現北宋末期的腐敗,不妨看看《水滸傳》對社會現狀的描述,我們就能看出這個王朝早已呈現出了壽元無多的跡象。當時的統治階層沉浸於吃喝玩樂,變着法的剝削老百姓。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那些作威作福的王公大臣沒有一人站出來拯救江山社稷,反而將精力放在苟且偷安上。

這一出出一幕幕荒誕的戲碼在北宋晚期的朝廷中上演,逐漸耗光了北宋之國運。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宣和七年,在金國主的命令下,金人兵分兩路,從東西兩個方向入侵大宋。一路攻打太原,一路則深入燕地,按照金人的戰略計劃,最終這兩支主力軍將在開封城外會師,並完成對北宋首都的圍城和攻略。同年十二月,東路軍順利擊破眼睛,西路軍亦已圍困太原多時,由於此前在宋徽宗錯誤指示下宋軍聯金滅遼耗費了大量軍力,以至於,此時宋軍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

值此之際,滿朝文武沒有一人肯站出來為國家分憂。宋徽宗走投無路,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任命陝西轉運判官李鄴為給事中,由他與金國進行交涉。這李鄴本就不是什麼人才,他前往金國實屬硬着頭皮出征。在沒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李鄴非但不能促成講和,反倒讓金國看了笑話。李鄴返回朝廷覆命時,説了這樣一句話:“賊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歷史上從沒見過如此助長敵人士氣滅自己威風的外交官,所以,當時的老百姓也送了他一個外號,叫“六如給事”。到了次年正月,金兵完成了戰略部署,兩路大軍順利地在開封城下會師。眼看着開封頃刻間便要土崩瓦解,幸好頗具軍事才華的尚書右丞李綱擅長防守,在他的部署下宋軍總算是有驚無險,擋住了金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金兵主力在進攻燕京、太原時已折損了一些兵力,所以,在抵達開封時他們已元氣大傷。眼看攻略開封無望,金人不想徒勞而返,便打算在撤兵之前嚐點甜頭,向宋軍提出議和。明眼人一看便知,要不是金兵沒有攻陷開封的底氣,他們怎會一反常態地求和呢?在宋欽宗召集羣臣商討意見時,深知金人底細的李綱執意反對議和。

不過,絕大多數文武大臣都是主和派,連剛剛登上皇位的宋欽宗都不打算再與金人打下去,因此,在求和派君臣的主張下,議和如期進行。在議和期間,金人提出的條件恰如獅子大開口,不但要求宋朝“報銷”金兵主力的軍費五百萬兩黃金、五千萬兩白銀、一百萬匹綢緞,還讓大宋割讓土地,並派遣質子前往金國。

割地這種事北宋皇帝做了不止一次,所以,自然是“輕車熟路”。皇帝的子女不少,送質子去敵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相比之下,金錢可是實實在在的玩意兒,這麼多真金白銀宋欽宗要去哪籌措呢?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朝中權宦個個都是貪污多年的“大老虎”,這筆錢雖然是個天文數字,但從他們的身上一定能湊出這筆錢。偏偏宋欽宗對這一點不自知,把魔爪伸向了底層人民。

沒過幾天,中書侍郎王孝迪奉命在京城張貼告示,告訴老百姓:國家已危如累卵,如果各位不肯出資出力,一旦金人將城池攻陷,肯定要“男子殺盡,婦女虜盡,宮室焚盡,金銀取盡”。老百姓不是傻子,目前的形勢究竟如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甘願對敵人卑躬屈膝,對自己人張牙舞爪的傢伙,自然會受到百姓的唾棄。

是以,王孝迪獲得了“四盡中書”的外號,正好和前文中提到的“六如給事”蛇鼠一窩。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在靖康問題上,宰相吳敏亦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宋徽宗被金人嚇破了膽,在吳敏的促使下,將皇位禪讓給了宋欽宗。對於宋欽宗而言,吳敏就像是趙高於胡亥一樣,有擁立之功。所以,宋欽宗非常信任吳敏,還將宰相的大位給了吳敏。

偏偏這吳敏只是個油腔滑調的小人,雖然踩了狗屎運當了宰相,但他卻沒有半點才能。每次,下屬官員送來公文,請求吳敏給出意見,吳敏總是大手一揮:“照舊!”這樣的大臣,若能挽大廈於將傾,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金兵已經打到了城牆根,滿朝文武都已火燒眉毛,但宰相大人仍在致力於官學問題。今天向陛下上書太學生陳東如何如何,明天請示皇帝應該讓王安石配享孔廟云云。吳敏對軍情不管不問,偏偏活躍於宋欽宗十歲的兒子該不該當太子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上。

和前文中的“四盡六如”一樣,老百姓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十不管”。

究竟是哪十個“不管”呢?

不管太原的戰事,卻要管太學的瑣事;

不管防秋,卻滿嘴春秋;

不管前線的炮石,專管已故的王安石;

不管肅王卻管舒王……。

總而言之,該管的事,這位宰相一概不管,不該管的事,卻能看到他為之上躥下跳。表面看來,這位宰相為國家大事兢兢業業,實際上,他的力氣根本沒用到點子上,本末倒置,避重就輕。

當然,把黑鍋全都扣在大臣頭上自然不妥,畢竟在整個靖康事件之中,要承擔主要責任的就是宋欽宗。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老爹昏聵無能,將重擔交託到他的身上,可謂臨危受命。然而,宋欽宗既沒有擔當的勇氣,有沒有決斷的魄力,總是被大臣們牽着鼻子走。李綱説該固守不出,宋欽宗點頭稱是,和金人打了幾場仗;李邦彥勸陛下求和,宋欽宗點頭稱是,第二天便向金營派去了使者。金兵打到了城牆底下,他趕忙召集全國的能人志士;金兵像蝗蟲一樣吃飽後褪去,他又貶謫了包括李綱在內的許多主戰派,寒了不少愛國志士的心。

“城門閉,言路開;城門開,言路閉。”老百姓對宋欽宗的評價,可謂十分中肯。金兵來犯城門緊閉,這位皇帝臨時抱佛腳,立馬像治世明君一樣廣開言路,任用有能力的忠臣良將。金兵撤退城門大開,他又變成了那個庸君宋欽宗,再也聽不進去逆耳忠言,反倒將那些有實力的大臣全都貶下去,啓用奸佞小人。

其實,上天還是給了北宋機會的。

如果,宋欽宗能在靖康元年八月之前積極備戰,讓金兵看到北宋反抗侵略者的決心和勇氣,肯定不敢舉兵南侵。然而,在金兵看來自己雖已元氣大傷,但宋人卻根本沒有北上追擊的意思,甚至,連備戰的準備都沒做足。所以,金人算定了北宋早已外強中乾,立即在重整旗鼓後再次發動戰爭,浩浩蕩蕩地殺到開封。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金兵二討開封所用的時間是多久?

僅三個月,便再次重演歷史,打到了開封府。這足以説明,在休戰的這段時間裏,宋欽宗根本沒考慮過如何加強邊防,整頓軍力。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若亡羊不補,當狼第二次殺來時,滿圈的肥羊就要遭殃了。

靖康十一月,圍城的金兵對開封進行了瘋狂的進攻。這次,金兵已做足準備,根本沒給宋欽宗留求和的餘地。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宋欽宗卻將國家的希望寄託在一個江湖騙子郭京的身上,只因這人在宋欽宗面前拍着胸脯保證自己能用“六丁神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擊敗金兵,“擇日出師,便可致太平,直抵陰山而上”。

結果是什麼呢?

這些神兵走出開封沒多久,就被金兵輕易地圍殺了,只有郭京一人逃了出去,從這以後再沒人見過這江湖騙子。第二天,金兵就殺進了開封城。在打下了這座文化底藴極深的歷史名城後,金兵在這裏進行了多日的洗劫和屠殺,期間無數百姓遇難,哀鴻遍野。

接下來發生的事與文章開頭講到的一樣,金兵帶着三千名“戰利品”——宋徽宗、宋欽宗及文武大臣、後宮女眷高歌凱旋,留下一座滿目瘡痍的鬼城開封。

重新梳理這段讓後人羞於提及的史料,我們便會發現這一切災難都源於帝王將相們做出的荒唐事。就是這些愚蠢的庸人,將國家和百姓推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讓輝煌的北宋文明土崩瓦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8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宋亡國,硬是被這一幫大臣給“作死”的,上天給機會都把握不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