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在東周以後,周王國內部曾出現多次“二王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驪山下被西戎殺死後,崤山以東諸侯擁立幽王弟姬餘臣為王,與西申國支持的周平王相抗衡,這是周王國首次“二王並立”。直到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殺死攜王姬餘臣,讓周平王成為天下唯一的王,這次“二王並立”才宣告結束。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公元前675年,因為周惠王侵犯王室五位大夫私利,五大夫因此擁立王子頹作亂。最終在衞國、蘇國、南燕國支持下,眾人把周惠王趕到了鄭國。其後,三國諸侯與五大夫擁立王子頹為王,在王城(今河南洛陽舊城西部)內尋歡作樂,以慶祝勝利。公元前673年,鄭厲公與西虢公聯手攻入王城,殺死了王子頹及五大夫,這次“二王並立”就此終結。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原計劃趁田獵時殺死單穆公及其黨徒劉盆,正式立王子朝為太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還沒等動手,周景王就因心臟病突發,先行歸西了。之後,單穆公與親信劉盆殺死了王子朝黨徒賓孟,擁立王子猛為王。
6月,正當王室舉行周景王葬禮之時,不甘心的王子朝率領舊官員及百工突然發難,趕跑了單穆公與劉盆。不久後,王子猛在混亂局勢下去世,單穆公等人只好改立王子匄為王,是為周敬王。此時,王子朝佔據王城,號稱“西王”;周敬王被趕出王都,在單穆公和劉盆等人支持下四處漂泊,號稱“東王”。直到公元前516年,在晉人強力干預下王子朝被趕到楚國,周王室這次“二王並立”才算告一段落。
雖然王子朝被趕跑,可在王城他的餘黨甚眾,不時起來作亂。為防範王子朝黨徒,周敬王在公元前510年向晉國求援,請求諸侯幫忙在成周築城。公元前511年,成周城牆修建完成,周王室從此正式遷都到成周(今河南洛陽市東)。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早在一次東征結束後,周武王就有意遷都洛水之濱,可迫於形勢未能達成心願。二次東征之後,天下徹底安定,周公旦為完成周武王遺願,在此修建起了王城。同時,為安置殷商移民,周公又在王城旁建起了一座下都。西周時,王城與下都往往被統稱為“成周”,不分彼此。
周敬王遷都之後,王城與成周是正式分開了。
等到戰國晚期時,周王畿突然再次出現了“二週”對立的局面——在著名的先秦史料《戰國策》中,甚至還單獨列出了“東周策”與“西周策”。
為什麼周王畿會再次分裂?難道王室又出現了“二王並立”嗎?
東周、西周再次對峙,在後世史學界引發了不少的爭議。
南宋著名學者鮑彪在解釋東、西周由來時,就稱西周最後一任國君西周武公即周赧王,因為害怕秦國而不敢再自稱王,所以主動降級為諸侯。此外,東周與西周的沿革也大多模糊不清,引發了後世學界的諸多爭議。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從《史記》記載來看,戰國後期周王畿一分為二的過程其實並不複雜。
公元前441年,在周定王去世後,王室隨即陷入了內亂:周定王長子去疾先被立,可不到三月,就被弟弟王子叔所殺;王子叔篡位剛滿五月,其弟王子嵬又殺死他,再次篡位。王子嵬,就是後來的週考王。
因為是非正常繼位,為安撫其他王子,週考王才把弟弟揭分封在河南(即王城),以續周公之官。
自周公旦以後,周公在周王室就成了一個世襲官職,長期由周公後人擔任。可進入春秋後,多任周公參與作亂,導致周公之官數次被廢。大約是在王子朝之亂時,周公又跟着王子朝逃到了楚國,所以周公之職也就空缺到現在。現在週考王借恢復周公之官的名義來分封弟弟,也是希望能早日穩固自身地位。
從此後,王子揭號稱西周桓公,駐守在王城,成為周王畿內的實力派人物。
不過,週考王似乎未能汲取歷史經驗教訓。春秋初,晉昭侯將叔叔成師分封到曲沃,結果曲沃坐大,最終代晉。如今週考王又將弟弟分封到數百年的國都王城,難道不怕歷史重演?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果不其然,在西周桓公之孫西周惠公執政時,他把自己小兒子班分封在鞏邑(今河南鞏義市東北老城)。公子班被分封到鞏後,就號稱東周惠公。經歷了這次分封后,周王畿內就出現了西周、東周分而治之的局面。
奇怪的是,周王畿被一分為二,周王卻完全沒有干涉,好像是憑空消失了。此後發生的兩件事,又進一步加強了這一印象。
公元前336年,秦國派軍隊攻打東周,要求周人交出九鼎。
九鼎,就是天下與王權的象徵。在夏、商、週三代,九鼎一直是傳國之寶。春秋中期,楚莊王為伐陸渾戎,曾兵臨周室,無意間問起了九鼎的輕重。結果周王室如臨大敵,趕緊申明周德未衰、楚人想取周而代之的時機尚未成熟,打消了楚莊王的不良企圖。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這次秦國前來索要九鼎,自然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好在大夫顏率騙來了齊國軍隊救援東周,這才化解了這場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機。
這次秦人索要九鼎並沒有經過周王,而是直接向東周君索要,這是不是意味着東周君就是周王?
公元前307年,東周與西周爆發衝突,韓國準備前往幫助西周。原本週王畿不過是三流諸侯國大小,現在還一分為二,誰還能抵擋得住韓國這樣的大國!為此,東周趕緊派出使者前往勸阻韓人:“西周是舊時天子國都,那裏有許多名器和寶物。如果貴國按兵不動,就可以讓東周感謝貴國的恩惠,同時西周的寶物也可以盡歸貴國了!”
西周都城就是王城,歷史上也稱之為河南、郟鄏。周敬王以前,王城一直是王室東遷以後的都城,所以被稱為“故天子之國”,以前王室重器和寶物都存放在此。西周佔據着舊時都城,又佔有王室重器與寶物,那麼西周君似乎也稱王了?
如果東、西周都已稱王,那舊時周王又去了哪裏?
這又得從東、西周為何會分裂説起。
公元前368年(周顯王二年),韓、趙兩個大國與周王室產生矛盾,聯手前往攻打周王畿。為削弱王室實力,兩強兵臨城下,強迫周王室將王畿一分為二。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此時周顯王剛繼位,朝政完全是西周惠公説了算。為讓韓、趙兩強儘快退兵,西周惠公不得不把周王畿分割成兩部分:自己居住在王城,轄王城、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谷城(今河南洛陽市西北)三邑;讓小兒子班(東周惠公)居住在鞏,轄洛陽(即成周)、平陰(今河南孟津東北)、偃師(今河南偃師市)、鞏四邑。
在西周惠公分封公子班時,聲稱“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雖然周顯王是傀儡,但東周惠公畢竟是“奉王”而居。
從此後,東周公雖然被封鞏邑,但周王卻一直沿襲周敬王以來的傳統,居住在成周城內,並沒有被廢黜。只不過,在這時周王不但為天下諸所拋棄,在周王畿內也被東、西二週給架空了,徹底成為傀儡。
進入春秋後,王城在長達二百五十餘年裏都是國都,直到周敬王才遷都到成周。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西周就是“故天子之國”,而且國寶重器都存放在王城。秦人向周討要九鼎時,雖然九鼎很有可能還存放在西周,但名義上還需得到周王許可,所以秦人才會兵臨周王所駐紮的東周。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東、西周分治,顯然是受到外來勢力壓迫,不得已而為之。西周惠公原以為,即便是分家,但都是一家人,怎麼分都無所謂。所以,他特意把周王安置在東周,國寶重器卻留在了西周。
可沒想到,在一分為二數十年後,東、西周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倒真的成了兩個對立之國了。在狼煙四起的戰國時代,東周、西周不但投靠了不同的利益集團,彼此之間還經常因資源、利益的糾葛而爭鬥不休。
無論如何,戰國時代的東周與西周雖然形同二國,卻從未自立為王。周赧王在位期間,最終從成周又遷回了王城。這足以證明,雖然周王已完全被邊緣化,但在兩週心目中,他還是唯一的天子。遺憾的是,戰國以後列強紛紛稱王,公然無視周王室的存在,周王還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嗎?
公元前256年,因為西周背叛秦國,遭到秦人報復,西周被迫獻上三十六座城池向秦人投降,周赧王及西周君不久先後去世;公元前255年,秦人將九鼎遷入秦國,周初亡;公元前249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呂不韋率軍再次討伐東周,徹底吞併了整個周王畿!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曾經高高在上的天下宗主,在列強侵蝕之下,還沒能熬到戰國七雄最終決戰之時,實在是令人嘆息!
回想起東周與西周分治之後的種種矛盾與衝突,讓人頓覺有股黑色幽默的味道:列強環視之下,兄弟公開鬩牆究竟值不值得?
或許這就是強權政治下,弱國的無奈吧——即便曾為一國,可還是被迫一分為二——割肉飼鷹的結局,不過是換來了苟延殘喘的存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8 字。

轉載請註明: 韓、趙強迫周王畿一分為二,西周與東周並稱藩國,周王從此成傀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