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在秦末的歷史有一句很牛的話,楚雖三户,亡秦必楚。
直面意思是,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户,將來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
這太有氣勢了,而圍繞這句話,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先來了解這句話是誰説的。
這句話出現在《
史記·項羽本紀
》:當時,老牌不安定份子范增跑去見項梁,跟項梁説,秦國滅了六國,這六國中,只有楚國最無罪,死得最冤,而當年楚懷王到了秦國沒有回來,楚國人同情可憐秦懷王,所以楚南公放下一句話,
楚雖三户,亡秦必楚。
可見,這句話是楚南公説的。這個人是楚國的一位貴族,對天下大勢有獨到的見解。他的這句話最終成為了秦亡的最佳註解。
這個記錄還提到了一個歷史事件:
楚懷王到了秦國沒有回來。
這是咋回事呢?
我們先了解楚懷王這個人,此人在公元前328年當上楚國的王。楚國一直是春秋戰國的大國,楚懷王上位之後,也起用了一些能人,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屈原,現在有的學者還考證屈原跟楚懷王是一對CP。
當時正趕上老牌中原強國魏國不行了,楚國抓住這個機會,打魏國,徵越國,國力極為強盛,可以説是那時最強大的國家,像齊國、魏國都給楚國寫了服字。
接下來,楚國就要面對更為強大的秦國。
以楚懷王為縱長,楚齊趙魏等國搞了一個七國聯盟,合縱伐秦。
這個時候,有一個傢伙來到了楚國。這個人就是用舌頭推動戰國曆史進程的張儀。
張儀忽悠楚國,説秦國願意用六百里地換取楚國跟齊國斷交。楚國一看,六百里地啊,不要白不要,連忙跟齊國斷交。結果斷交之後,張儀説只有六里啊。
這就是沒簽合同的壞處了。楚懷王當然不能忍,帶着兵馬就去收拾秦國。
這種意氣之兵,向來是失敗的。楚國大敗於秦國。此後,楚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這時,秦國的秦昭襄王給楚國來信,約楚懷王在武關見面,大家聊聊人生。這種事情,當然不能去啊。楚懷王膽子大,偏要去,去了之後,毫無懸念就被秦國扣押了。
這是很不講禮的。在春秋時期,這是被人鄙視和受國際社會譴責的。
不過,話説過來,在春秋時大家開會都講規矩,更不會在會場上扣押或者綁架一國之君。但有一個國家例外,這個國家就是楚國。楚國就專門幹這種事情。
有一回,還綁架了宋襄公。
那時候的秦國,倒是西邊的一個苦哈哈,特別老實,經常吃山西佬 、也就是晉國人的虧。
風水輪流轉,秦國竟然成了最滑頭的國家。一向不講究的楚國人竟然變成了規矩的受害者。
當時,秦國扣住楚懷王,要求楚國割地,楚懷王相當有骨氣,打死也不割。最後,楚懷王被秦國綁了回去。
而這時在秦國當家作主的,正是秦國的宣太后,宣太后原本就是楚國人,姓羋,人稱羋八子。
果然是嫁出去的媳婦,胳膊往外拐。
後來,楚懷王還逃跑過,到了趙國,趙國也不敢收留,跑到魏國,就被秦國抓了回去。成為階下囚的楚懷王最終鬱鬱而終。他是活着去參加與秦的會議,結果躺在一輛牛車裏回來。
因為至死都不割地給秦國。楚國人對楚懷王既尊重又心疼,全國上下極為悲哀,看到這一幕,楚南公才敢説:楚雖三户,亡秦必楚。
這個仇,反正楚國人是要報的。
那麼,這個三户是什麼概念呢?
最流行的説法是指楚國三大姓:
屈、景、昭。
還有一個説法是指地名,楚國的宗廟地三户,就是説,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户這個地方,楚國最後也能滅亡秦國。
最後一個説法,就是説秦國欠楚國的債最多,楚國人復仇的心最盛。就剩三家人了,也要滅亡秦國。
而歷史的軌跡也很有意思,亡秦的確實是三個楚國人。
第一個當然是陳勝,陳勝就是楚國人,建立的政權叫張楚。
陳勝可以説開了一個頭,接下來就是項羽。項羽是楚將之後,他的團隊叫西楚。項羽打敗了秦國的主力。項羽找來的傀儡就叫楚懷王,這大概也是為了激發楚國的復仇心理。
最後一個人是劉邦。劉邦也是楚國人,他是直搗黃龍,抄了秦國的老家咸陽。
可以説,這三個楚國人前後接力,最終給秦朝劃上了句號。
最後説一下楚國為什麼敗給秦國。最重要的一點,應該還是人才之敗。秦國用天下之才,而楚國不但不能引進和重用外來優秀人才,比如吳起,本來很牛,到了楚國也幹出了成績,最終卻被弄死。楚國的人才還外流。像李斯原本是楚國人,卻在楚國得不到晉升的機會,只有到秦國碰機會。
唯楚有才,可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都為他國培育人才了。
這給我們的啓示是:
中國要強大,還是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人才機制,比如讓中國的優秀留學生能夠回國,回國之後有用武之地。這樣中國才能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