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教育,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
我們越不想讓孩子“吃虧”,孩子就越有可能“吃虧”。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的一生。
1、懶惰的孩子,沒辦法自律和自立
經常有父母抱怨:
孩子電腦一玩就是一整天,吃飯、睡覺、上學都得催,不看着從來不會乖乖學習。
父母抱怨孩子懶惰,卻沒想過,孩子的懶惰是他們嬌慣出來的。
當孩子想自己背書包時,父母一把提過,不想累着孩子。
當孩子想幫忙做家務時,父母揮手趕走,讓他們好好寫作業。
當孩子想認真學習時,父母怕他壓力大,直接幫他做好了。
……
孩子不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永遠不可能自立。
如今,社會上的“巨嬰”越來越多,哪怕成年了還是離不開父母,哪怕工作了還是要“啃老”。
有留學生出國留學兩年,敗光家裏給的200萬,回到家照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有碩士自畢業後一直宅在家裏,不是睡覺就是打遊戲,心安理得地佔用老母親的養老錢和治病錢。
懶惰的孩子很難自立,不自立的孩子很難獲得幸福。
有句話説得好:8歲時你沒教他繫鞋帶,20歲時他的確學會了。但20歲明明該工作掙錢養自己了,他卻只學會了繫鞋帶。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於父母,沒有真正的“懶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懶父母”。
我兒子很討厭背書,每次背書作業都不做,讓我們很頭疼。
又有一次老師要求背誦一篇課文,他磨蹭到睡覺前還是不肯背,孩子他爸這次卻讓他直接去睡覺。
我不解,問他為什麼縱着孩子,他説總要讓孩子吃吃虧,才不會這麼偷懶。
第二天放學後,兒子一反常態沒有偷懶,很快把作業做完了,還很認真地背誦課文。
原來,老師今天罰他留堂背誦,當着全班同學的面一字一句地背書,他覺得很丟臉,不想再被罰了。
孩子沒有承擔過後果,就不會有自律的習慣。
父母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和規則,讓孩子努力起來,克服懶惰,變得積極。
2、脆弱的孩子,承受不住責任與失敗
日前,學校逐漸復課,卻有多名學生在復課後跳樓自殺:
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一名初三女生,從教學樓三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一名15歲初二男孩從19樓墜落,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
其實,網課只是一個小小誘因,卻揭露出我們在教育孩子上的問題,以及孩子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孩子很脆弱,因為長期被家長保護在羽翼之下,經不起老師的批評,經不起學習的壓力,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經不起痛苦的折磨……
經不起挫折的孩子,未來的路會很難走。
學習只是孩子的義務之一,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不能只會學習。
有一個男孩不想上學,媽媽就帶他去撿垃圾。沿着長長的馬路撿垃圾,男孩早就汗流浹背,想要休息。
媽媽卻説,你不繼續撿垃圾就換不了錢,吃不起飯,買不了想喝的飲料,更不能心安理得地睡覺。
當媽媽再次問兒子,想上學還是撿垃圾時,男孩毫不猶豫地説,要上學。
要有意讓孩子多吃苦,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
有一個女孩想種豆芽,媽媽就陪着她一起嘗試。可一直不成功,女孩越來越灰心喪氣。
媽媽看出了女兒的退縮,於是一再鼓勵孩子,沒關係,我們再試試。最終母女倆成功種出了豆芽。
成年後的女兒成為一名科學家,每次遇到瓶頸時,都會想起媽媽的“我們再試試”,為自己加油鼓勁。
人體缺鈣就會得軟骨症,心靈缺鈣就會造成心理脆弱。
給心靈補鈣,就要讓孩子走出温室,走到風雨之中接受洗禮,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真正的生活,現實的社會。
3、自卑的孩子,過不好自己的一生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小時候身邊的笨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有一個回答很讓人心疼。她説她讀小學時經常考倒數第一,母親對她很失望,甚至當着全班的面罵她是弱 智。
她變得越來越膽小,經常被同學欺負,母親發現後就把她轉到新的學校。
面對新的環境,她很想改變,老師提問時她也想舉手,同學討論時她也想開口。
可只要一想起母親的那句“弱 智”,她就喪失了全部勇氣,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好。
如今出來工作了,自卑的性格讓她越來越痛苦,甚至還被同事孤立、忽視。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卻不是天生的,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説過:“孩子總相信父母説的關於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父母説孩子聰明勤奮,孩子就願意努力學習,變得更聰明,更勤奮。
父母説孩子愚鈍懶惰,孩子受到打擊,不被信任,於是就不願意努力了。
我國清代著名教育家顏元説:“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奇葩説》冠軍辯手詹青雲小時候並不是“別人家的孩子”,她從小調皮愛玩,成績一直墊底,經常被請家長,可父母並沒有放棄她。
媽媽一直鼓勵她,堅信她會破繭成蝶,爸爸經常帶她去出差,認識世界,拓展見識。
在父母耐心的培育下,詹青雲終於在高一那年“蜕變”,不僅成了班上最優秀的學生,後來還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最後從哈佛大學畢業。
對於孩子,與其指責挫敗,不如多給一些正面鼓勵。
挫折面前,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勵,就不再害怕挫折與失敗,甚至越挫越勇。
父母積極的態度、表情和語言,會傳遞給孩子正能量,激起他更大的熱情去爭取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