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申城教育世家|永續家風 譜寫教書育人華章
究竟是什麼觸動他們,將教育作為畢生事業去堅守,去奮鬥?一個大家庭幾代人,有的甚至出了十幾位教師。這樣的家庭裏,是什麼樣的氛圍,傳承着怎樣的家風?
本報記者在教師節前走訪了一些教師世家,他們位不高名不顯,各有各的故事,但似乎也有着強烈的共性——深入瞭解這些家庭會發現,為師之志、為師之道,成為這些家庭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
馬寒英:五代傳承 祖輩期望不敢忘
圖説:馬寒英(前排右二)家庭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天下事入手易者,其所得必淺;入手難者,其所得必厚而固”,這是當年馬寒英的外高祖父葉潄潤鼓勵學生“知難而進”的信條,也成為這個將教育事業延續五代的家庭的職業信念。
上世紀初以來,馬寒英家族連續五代共18人從事教育工作。他們中有中共黨員、有民主黨派,也有普通羣眾;有大學教授、學校創辦者,也有普通一線教師、特殊教育工作者。無論世事變遷,良好的師德師風在馬寒英家族世代相傳。
馬寒英在上海市金山區健康幼兒園工作,她還記得自己當年準備報考松江師範時,祖父馬昌焯教導她:“在校學習要‘自強不息,敏則有功’,要從師範學校學習起就用教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在她1997年師範畢業即將踏上工作崗位時,祖母葉雅明説:“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和‘扶持’,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父親馬履冰説:“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馬寒英牢記祖輩和父輩的期望與囑託,24年來始終耕耘在教育工作第一線。
特殊孩子的成長比普通孩子更為艱難,馬寒英全心全意為每一位幼兒、特別是為特殊幼兒服務——為腦癱兒童按摩、訓練,對自閉的孩子重複成百上千的指令,一步步温柔靠近,堅定地相伴、相助,等待着孩子的點滴進步。
楊立:四代從教 育得桃李滿園芳
圖説:楊立(右二)家庭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楊立家族,走出過十多位教師,他的外公、爸爸、媽媽、姨夫、姑父和哥哥都是教師,他的妻子、長子也都是教師。上世紀80年代,楊家收到了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政府頒發的一塊“教師世家”匾額,以表彰這個家族對教育事業的貢獻。
在所有長輩中,父親楊炳南對他的影響最大。楊炳南擔任過歷史名校無錫後宅中心小學校長一職。“父親一生熱愛講台,告誡我們要多讀書、寫好字”,楊立因此也喜歡講台。
近十年來,楊立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多門課程,共授課超過1000學時,育得桃李滿園。他深受父輩家風影響,堅守“擇一業、精一事、終一生”的人生信條,他把這種人生觀傳播給家人——妻子鄒雷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思政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長子楊溢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臟外科的醫生,也是一名教師,承擔着外科學理論教學和臨牀技能帶教。小兒子鄒添在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應用數學專業研究生。
楊立家中至今掛着一幅父親手抄的《朱伯廬治家格言》,其中寫道:“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清秀工整的小楷,映照着楊家四代人的心路歷程。
翁肇楨:三代接力 基礎教育勤耕耘
圖説:翁肇楨(右一)家庭
翁肇楨是上海市奉賢區育秀實驗學校原校長,在基礎教育一線勤奮耕耘了39年。家族薰陶,耳濡目染,讓翁肇楨成為一位優秀的中學語文教師、優秀的班主任老師,也是一位優秀的校長。
翁肇楨的父親翁繩祖,曾是奉賢區莊行小學的一名數學教師,以“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為家訓教育子孫後代。他的一家人中,姑母、大哥、大嫂、大姐、二姐、妻子、女兒和侄媳都是教師。除了大姐在北京的小學工作,侄媳是醫科大學教師,其餘8人都在奉賢從事基礎教育。一家三代最多時有12人從教,幾十年如一日守着三尺講壇,愛崗敬業,勤奮工作。
在當知青插隊期間,翁肇楨曾當過村小的代課老師,和孩子們相處有一份天然的親近感。後來,他從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正式投身心儀的教育工作崗位,更是牢記翁氏家族的家訓,以父親和大哥大嫂為榜樣,當一名稱職的優秀的人民教師。“以誠待人,以愛執教;以仁治校,以心換心”是翁肇楨的教育格言。
榜樣的力量在這個家庭傳遞。現在,教育的接力棒傳到了女兒翁柳手上,她畢業後就職於奉賢區匯賢中學,除了任教美術學科,還兼任學校拓展課教研組長,開發開設了30多門學生喜愛的拓展型課程。
莊啓昕:三代育人 多在大學當老師
圖説:莊啓昕(後排右二)家庭
“奉獻,教師的品質;認真,教師的態度”,這是華東理工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莊啓昕教授的座右銘。他自1994年從教以來,獲得各種獎項無數,深受學生喜愛。
莊啓昕出身教師世家,一家三代出了7位教師。莊啓昕的祖母陳福和,大學畢業後先後擔任小學和中學語文教師的工作,一生兢兢業業;父親莊思永是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編寫專著和講義6本,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母親楊蓓娣,獲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在華東理工大學主講“醫學衞生和急救知識”課程;叔叔莊思聰,是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副教授、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長期耕耘在教學一線;岳父龔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岳母王文輝,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主講大學英語,曾獲中國科學院王寬誠教學獎。
善於以學生易接受的方式開展育人工作,熱心關愛學生成長,是這個家庭對教育本質跨越時代的堅持。
馮奇:三代追夢 一生一師一課堂
圖説:馮奇(三排左一)家庭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外語學院院長馮奇從教已有44年了。從父母這一輩算起,到兒媳這一代人,加上姑姑、姑父和堂妹,馮奇家族共有15位教師。
在這個教師大家庭,三代都是教育追夢人,堅守着同一個夢想:一生一師一課堂,一人一業一輩子!他們分別執教於大學、中學、小學,有教授、副教授、講師、中學高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有博士、碩士和學士,有學校書記、校長、院長、年級組長,有教漢語、外語、數學、物理、材料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心理學、思想道德修養、法律、中國近現代史、美術。每逢家人團聚,話題總離不開學校、教學、讀書和學生等。
父親馮茂興有很強的事業心,愛校如愛家,辦學成績斐然;母親陳玉蓮從教38年,一心撲在教學中,堅持在教學中改革創新,是全市有名的教學能手。父母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學生、家長、同事中留下了極佳的口碑。從小耳濡目染師風師德,父母的言傳身教,在馮奇四兄妹的心中播下熱愛教育的火種。
“母親戴着大紅花受表彰的情景我至今都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每每回想起來,我心中就會湧現出無比的自豪感。”馮奇説。
新民晚報記者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