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寫信要求由彭總來“擔任前敵指揮”的嚴重事件,就發生在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之後,紅軍當時渡江到達四川會理地區,人困馬乏,部隊也減少到20000餘人(湘江戰役後尚餘不足40000,在黔有所補充,而四渡赤水期間又有損失),年輕的林彪難免有了悲觀情緒。這封信軍團政委聶榮臻拒絕聯籤,而主席又產生誤會,一直以為並非林彪的主意,遂催生了遵義會議之後的另外一次重要會議“會理會議”,會上主席有一名句:“你還是個娃娃,懂得什麼”?
《四渡赤水》劇照
所以四渡赤水不是一帆風順的,期間也有兩次敗仗,第一次是一渡赤水前的土城戰役失利,紅軍折損不小,同時也失去了立即北渡長江和四方面軍會師的機會;第二次是三渡赤水之前的魯班場戰役,紅軍未能吃掉中央軍周渾元部,仗打夾生了,後果就是在貴州建立根據地已無可能,而大踏步的機動作戰,又使不明真相的指戰員非常疲憊和一度迷茫,於是才有了林彪的質疑。
然而,四渡赤水仍然是長征中的最精妙之筆,且只有站在戰略高度,才能真正地讀懂它。革命戰爭史上那麼多輝煌的戰役,主席晚年特別提起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自然有其獨特的原因,美國作家哈里森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道: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那麼究竟神奇在哪呢?這裏必須用軍事專業範疇來解讀下:
《四渡赤水》劇照
一、紅軍在四渡赤水過程中終於確立了戰略方向。
軍事顧問李德並非菜鳥,只是過於平庸,只會擺開陣式跟優勢的蔣軍硬拼,而老蔣的德國顧問們也不是菜鳥,他們準確地判斷出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最初目標,是沿着紅6軍團之前的足跡,前往湘鄂西蘇區(賀老總那裏)與紅2、6軍團匯合。所以湘江戰役之後,敵人在通往湘鄂西的道路上佈置了重兵和四道封鎖線,大有“請君入甕”之勢,因為李德的用兵太明瞭。危急時刻,當紅軍到達湖南通道縣時,主席以下野之身,力勸周公改變方向以免自投羅網,是為“通道轉兵”。
於是紅軍西進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並且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不僅是主席重新回到了領導崗位,還做出了北渡長江進入四川,與四方面軍會師的戰略決策。然而土城戰役,川軍的戰鬥力大大出乎我軍預料,在黔東北渡江入川已無可能,於是再改為擬在貴州建立新的蘇區,但是幾仗下來,我軍逐漸摸清了老蔣準備搞掉王家烈徹底控制貴州的企圖,那麼在貴州立足也已不現實。
於是在不斷的機動作戰中,紅軍領導層做出了最終的選擇:到雲南去,繞道繼續入川!
《四渡赤水》劇照
二、紅軍在缺乏迴旋餘地的狹小地域神出鬼沒。
遵義會議之後,紅軍主力集中在黔東北地區,而老蔣則調動重兵前來“圍剿”,黔北多山且道路稀少,30000多紅軍是必須在幾十萬敵人的縫隙中實施機動,那真是毫釐不能出現差錯,四渡赤水過程中紅軍多次與追敵擦肩而過,這就需要紅軍指揮機關的部署非常精確,也需要紅軍指戰員保持最大程度的鎮定。不妨把複雜的戰場態勢簡單化:紅軍準備渡過的長江和支流金沙江,大致是東西走向,而紅軍實施兩次往返機動的赤水河(所以是四渡赤水),則為南北流向。
土城戰役失利後,紅軍向西第一次渡過赤水河進入黔西北扎西地區,這是不得已情況下的轉移,於是大批敵人尾隨而來;等到火候差不多了,紅軍卻突然秘密折返二渡赤水,重佔遵義並一口吃掉萬餘敵人,敵軍主力又得氣喘吁吁追回來,及至魯班場戰役失利後,紅軍又一次離開黔東北三渡赤水河,敵人再調兵遣將追過去,而紅軍完成調動敵人的目的後,第四次東渡赤水河,此時整個黔東北和黔中地區已經沒有多少敵人了。
巴掌大的貴州省北部山區,雙方數十萬軍隊你來我往,蔣軍楞是抓不到紅軍主力“決戰”,盡顯主席用兵之神奇!
《四渡赤水》劇照
三、敵軍高層對紅軍的戰術目的無一次判斷準確。
從1935年1月19日到3月22日,在長達60多天的反覆較量中,老蔣和陳誠、楊永泰等高級幕僚,沒有一次能夠準確預判紅軍的戰術目標,完全處於棋差一招的被動狀態下。紅軍第一、第三次西渡赤水,老蔣均以為對手是要在黔西北渡過長江,遂一邊嚴令川軍佈防,一邊督令大軍追擊。紅軍第二、第四次東渡赤水,老蔣又判斷紅軍是“無目的流竄”,卻從未想過紅軍會南下到雲南去,因為那對於試圖北上的紅軍來説,完全是“北轍南轅”。
結果紅軍第四次渡過赤水河以後,迅速南下強渡烏江,前鋒直逼貴陽,而偏巧老蔣正在貴陽督戰,身邊又沒有多少部隊(四個團),一下子就懵圈了。老蔣故作鎮定不肯逃跑,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調側後的滇軍主力馳援貴陽,而滇軍一出,則滇東北空虛,這正是主席所期望的紅軍在貴陽只是虛晃一槍,隨即迎着滇軍前來的方向,馬不停蹄進入雲南,老蔣和龍雲又認為紅軍欲取昆明,所以把能調的部隊全部用於死守城池,薛嶽也率中央軍“馳援昆明”。
然而紅軍又是虛晃一槍,擺出進攻昆明的架勢以後突然折向北方,全軍以七條小船渡過金沙江,漂亮啊!
《四渡赤水》劇照
四、紅軍終於跳出了十餘倍敵人構成的巨大包圍圈。
為了實現將紅軍封堵在黔北加以消滅的目的,老蔣先後調動了中央軍、黔軍、川軍、滇軍接近40萬之眾,大家也不要小瞧這三支西南雜牌,其山地行軍和作戰的能力大大超過中央軍,使紅軍的山地作戰優勢並不明顯。紅三軍團第5師曾遭到黔軍的突襲一度損失不小,師長李天佑因此被撤職,而軍團參謀長鄧萍,也是在與黔軍作戰中犧牲的,川軍的“熊貓”、滇軍的孫渡,都還是挺能打的。
正是在兵力處絕對劣勢、以往優勢很難發揮的情況下,紅軍以機動靈活的戰法,縱橫滇黔地區數百里,終於跳出了包圍圈,把幾十萬敵軍甩在了身後。紅軍渡過金沙江之後整整一週,薛嶽的追兵才趕到江北。也就是説,紅軍戰士們通過大踏步機動,把敵人折騰得七葷八素,原本兩軍是在黔北扭打在一起,到最後居然被甩開七日行程,可見老蔣用兵之奔拙和蔣軍機動能力之弱,也充分説明了紅軍“鐵腳板”的厲害和主席指揮藝術的高超。
《四渡赤水》劇照
《四渡赤水》劇照整個四渡赤水戰役進程中,一路被追擊的紅軍,卻先後消滅敵軍四個師、兩個旅另十個團,斃傷俘敵近40000人,甚至已經超過了紅軍自身的總兵力,這是何等的神奇!當然,由於敵強我弱,紅軍必須進行無休止的轉移和撤退,要走回頭路、馬鞍路和弓背路,指戰員們要付出無數的汗水和血水,在不理解總部戰略意圖的情況下,牢騷是難免的。
然而長征勝利以後回過頭去再看,重新進行兵棋推演和敵我雙方的戰役覆盤,才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