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剛剛登基不到一年的咸豐皇帝,屁股在寶座上還沒坐熱,就遇到一個落第秀才在廣西境內搞事情,最後竟越搞越大,建立了太平天國,與清朝分庭抗禮。這個落第秀才就是洪秀全,號稱天王。
歷史上的起義領導者,要麼有勇,要麼有謀,要麼有德,否則難以服眾。而在洪秀全身上,這三點都不具備,都説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洪秀全背後的女人不少,但沒有一個偉大的,只有一個偉大的男人,就是他的好基友兼同鄉馮雲山。
馮雲山只比洪秀全小一歲,兩人住在相鄰的村子,從小一塊上私塾學習四書五經。這小哥倆和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都是夢想着將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清朝科舉制度中,考中秀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千多個童生裏只有10個人能考中秀才,説到底錄取率太低。
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州參加了四次童生試,結果連個秀才都沒考上。洪秀全已經是而立之年,對於科舉這條路是徹底絕望了,於是和馮雲山一起回鄉當起了教書先生。如果洪秀全在老家花縣踏踏實實教授私塾,平平穩穩的度過一生,那麼咸豐這個皇帝就能當得舒服一些。但洪秀全偏偏有顆不安分的心。
廣東當時聚集了很多傳教士,洪秀全第三次赴廣州應試時,無意中獲得了基督徒梁發編寫的《勸世良言》一書,這本書宣揚基督教義,勸人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此時的洪秀全屢試不第,時常感嘆命運不公,人人平等的理念觸碰到了洪秀全的痛點,洪秀全突然感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辭了教書先生的職業,隻身赴廣州傳教。
在傳教過程中,洪秀全走火入魔了,身為基督徒卻不讀聖經,用自己的理解胡亂曲解教義。在廣州,洪秀全在一所基督教堂學習了幾個月,要求受洗,但教士一聽洪秀全的滿嘴胡言,説什麼自己是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弟弟,教士都聽懵了,以為遇到了異端,果斷拒絕了洪秀全的受洗請求。
受到教士的打擊之後,洪秀全並沒有放棄,此處不留爺,爺自立門户。他在基督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強大的想象力,獨創了一套教義,稱為“拜上帝教”,回鄉之後逢人便開始宣傳。最初拉來了好基友馮雲山和族弟洪仁軒成為教眾,編寫佈道詩文,抨擊社會邪惡,宣揚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
馮雲山儘管不瞭解真正的基督教是什麼樣子的,但對於洪秀全的理念卻非常認同,當洪秀全打算前往廣西傳教時,家境殷實的馮雲山毅然放下安穩的私塾生活,跟隨洪秀全一同前往,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洪秀全的家鄉是廣東花縣,為何要捨近求遠前往廣西傳教呢?因為廣東商貿繁榮,人民生活相對安定,誰願意追隨洪秀全去造反鬧革命呢,而廣西相對閉塞,便於傳教。還有一個原因,洪秀全有一個表兄黃盛均家在廣西潯州府,去了也有個落腳的地方,不至於生活無着落。
洪秀全帶着馮雲山,還有馮瑞嵩、馮瑞珍兩兄弟,一行四人步行前往廣西,一路上順便向路人宣傳拜上帝教,還沒走出廣東,馮氏兄弟就已經受不了旅途艱辛,提前回家了。只有馮雲山堅定的跟隨洪秀全繼續前行,經過艱苦跋涉,一路打聽,終於來到了廣西潯州府貴縣賜谷村表兄黃盛均家。
在賜谷村周邊搞了三個月的傳教活動,沒什麼效果。表兄黃盛均家並不富裕,連吃帶住三個月,已經不堪重負,洪秀全最初的傳教熱情也已經消磨殆盡,打算結束傳教,並讓馮雲山先行返回廣東老家。
馮雲山並不甘心就這樣失敗,他離開賜谷村後,到潯州府住了下來,繼續尋找傳教的門路。在潯州府,馮雲山認識了一個叫張永繡的人,並打聽到在桂平縣北邊有一個叫紫荊山的地方,紫荊山地處偏僻,很少有人進出,裏面常年住着一幫燒炭工,也有很多罪犯為了躲避官府抓捕藏身於山上。
馮雲山認為之前傳教失敗,是因為那些人至少還有生計和活路,沒有被逼到絕境的人是沒有反抗精神的,而紫荊山的燒炭工是一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下層重體力勞動者,對於平等的生活有着更加強烈的憧憬和渴望,是最佳的傳教受眾。而紫荊山人跡罕至,也不易引起官府的注意。
馮雲山獨自前往紫荊山,在當地尋得一份私塾先生的職業,解決生計問題。燒炭工們散居於平在山一帶,馮雲山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會前往平在山,深入到燒炭工之中,噓寒問暖,跟他們詳盡介紹拜上帝教的理念和使命,這幫燒炭工聽了之後一個個熱血沸騰,革命的火種就這樣被馮雲山點燃了。
在這羣燒炭工裏面,有一個叫楊秀清的人,後來成為了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號稱東王。馮雲山又憑着自己的不爛之舌説服土豪韋昌輝盡數變賣家產,加入到拜上帝教當中。這羣燒炭工後來成為建立太平天國的骨幹。在向他們傳教過程中,馮雲山處處提到大哥洪秀全,説洪秀全肩負着奉天誅妖的偉大使命,自己就是被洪秀全派來的。
洪秀全此時已經回到廣東老家三年之久,早已淡忘了傳教之事,更想不到好兄弟馮雲山獨自一人在廣西堅持了下來,並把他樹立成救世主的形象。經過馮雲山的宣傳,儘管洪秀全一直沒有露面,但更加增添了在燒炭工心目中的神秘感。
只用短短的三年時間,馮雲山就在紫荊山一帶建立的深厚的羣眾基礎,拜上帝教深入人心,婦孺皆知。也為日後創立太平天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認為條件成熟之後,馮雲山發出書信邀請洪秀全前來。洪秀全接到信後喜出望外,多年的夢想竟被好基友馮雲山幫他實現了。而紫荊山的教眾們也在翹首企盼他們的洪教主早日到來。
就這樣,洪秀全不費吹灰之力,輕鬆坐上了起義領袖的位置。可以説沒有馮雲山的一番努力,就不會有後來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馮雲山才是太平天國真正的奠基人,後被封為南王,排在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之後,是太平天國的四號人物,顯然,馮雲山的地位沒有體現出他的卓越功績,但馮雲山從不計較。
不久之後,馮雲山在轉移途中被清軍炮火擊中,不幸去世。過早的離世,使得這位太平天國第一功臣的名望遠不及後來的東王、北王、翼王們。在忠王李秀成的自述中曾説道:“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這是對馮雲山最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