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姜齊百年之謀: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亂!
文:李屹博(讀史專欄作者)
落魄貴族流亡齊國,揭開家族百年代齊之路
齊國田氏的祖先本為陳國落魄太子陳完,為了躲避陳國內亂他逃奔到齊國,被齊桓公封為齊國的上卿。因為他的采邑在田,所以就以“田”作為了自己的姓氏,自此世世代代侍奉齊國君主。
01、田氏奠基人一:田乞
到了陳完六世孫田乞時,田氏開始逐漸接近齊國的權力核心。
田乞政治智慧十分高超,向百姓徵收賦税時用小鬥收進,但是賜給百姓糧食時卻用大斗,暗中向百姓事施以恩德,因此齊國百姓十分愛戴田氏。
當齊國大臣晏子勸齊景公千萬要提防田乞這種做法時,齊景公卻對田乞的這種做法不管不問,放任田氏一族勢力逐漸壯大。
“(田乞)其收賦税於民以小鬥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疆,民思田氏。晏子數諫景公,景公弗聽。”《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面對田氏勢力的快速擴張,而君主卻如此昏庸縱容,晏子哀嘆道:“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景公死後,齊國大臣國惠子和高昭子擁立公子荼登基為齊國君主,引發田乞的不滿。
相較於公子荼,田乞更願意擁立和自己關係好的公子陽生為君主,但是由於當時雙方實力的差距,田乞也不得不屈服於當時的政局。
田乞一邊向國惠子和高昭子表忠心,一邊暗中聯繫齊國貴族中的反對派密謀發動政變。
當年夏天,田乞聯合鮑牧及諸大夫發動政變,率領甲士攻打公宮。高昭子聽到消息,與國惠子驅車率軍救援齊侯,與諸大夫在莊街遭遇,進行巷戰。
當雙方打得不分伯仲之際,田乞從前收買齊國人心的手段起了作用,以前深受田乞恩惠的百姓一邊倒的支持田乞,最終高昭子兵敗被殺,國惠子則逃到了莒國避難。
緊接着,田乞派人將流亡魯國的公子陽生迎回齊國,並以奸詐之術逼迫鮑牧同意擁立陽生為齊國君主,是為齊悼公。
從此以後,齊國大權開始逐漸落入田氏手中。“齊悼公既立,田乞為相,專齊政。”《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02、田氏奠基人二:田常
雖然鮑牧對齊悼公有擁立之功,但是他與悼公的關係並不是很好。齊悼四年,吳國和魯國發兵進攻齊國南部,藉此機會,鮑牧殺掉悼公後投奔到了吳國。
悼公死後,田乞的兒子田常與齊國貴族共同擁立悼公之子壬登基,是為齊簡公。田常與監止為左右相。
為了大權獨攬,田常總想找個機會除掉監止,但是由於監止得寵於簡公,田常無從下手,於是田常又重新仿效他父親田乞的做法,小鬥進大斗放,繼續施恩與齊國百姓。
一天早朝,齊國大夫御鞅勸諫齊簡公讓他提防田常的做法,可是像他爺爺一樣,齊簡公同樣也是不管不問。“田、監不可並也,君則其焉。君弗聽。”
唐朝著名大詩人杜牧在《過秦論》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用這句話來評價齊簡公一點也不為過。
不久之後,監止想通過拉攏田氏一族的旁支田豹來打擊田常,許諾事成後擁立田豹為田氏的首領。田豹拒絕了他的慫恿,並把這件事告訴了田常。
田常先下手為強,率先發動政變殺掉了齊簡公和監止,立齊簡公之弟公子驁為新的國君,從此以後“齊國之政皆歸田常”。
姜氏公族不願坐以待斃,趁田氏家族內亂,公孫會舉兵反叛
田氏崛起的速度如泰山壓頂般迅速,但這並不代表田氏可以肆無忌憚地篡奪姜齊政權,他們既要顧忌當時中原諸國對自己合法性的懷疑,同時還有解決國內姜姓公族和支持他們的其他貴族的反叛勢力。
以周天子為首的中原各國諸侯並不認可田氏篡齊的合法性,即使田氏獲得了齊國國內的所有政治、經濟、軍事特權,他們仍然要面對來自中原各諸侯國因為自己弒君篡位而進行興兵討伐的巨大威脅。
因此,當田常殺掉齊簡公後,“恐諸侯共誅己,乃盡歸魯、衞侵地,西約晉、韓、魏、趙氏,南通吳、越之使。”
即使田常如此態度,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中原諸國特別是周王室對其弒主篡權的憤怒。
在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雖然所謂的宗法等級制度早已被常年戰亂踐踏在地,但各國當權者是肯定不能容忍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因此,齊國田氏欺凌本國君主,行僭越之事很難在各國之間取得同情。
他們都害怕同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對田氏篡齊的縱容,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為自己想以下犯上的臣下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
田常將齊國國政徹底抓在自己手上後不久,為了削弱齊國各地的反叛勢力,他毫不知恥地向齊平公説:“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罰人之所惡,臣請行之。”
簡單通俗點來説,他的意思就是你齊平公安心地當你的太平君主,什麼也不要管,至於殺人這事我來就行了,你千萬不要干預我,否則你懂得。
了卻後顧之憂後,田常就開始向各地反對派下手了。他不但將所有姜氏公族和效忠於姜氏的貴族全部殺掉,然後還將他們的封地全部收回,以徹底斷絕他們反抗的根基和實力,將齊國的內政大權全都牢牢地握在自己一個人的手裏。
“田常於是盡誅鮑、晏、監止及公族之疆者,而割齊自安平以東至琅琊,自為封邑。封邑大於平公之所食。”
剷除了國內異己之後,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取得更廣泛的支持,田常不僅將田氏子弟逐一安排在全國各個要害部門,還大封子弟,加強自己家族對全國各地的直接控制。
“田襄子相齊宣公,使其兄弟宗人盡為齊都邑大夫,與三晉通使,以盡有齊國。”
好景不長,公元前405年,在齊國權臣田悼子去世後不久,田氏家族便迅速分裂為兩派。一派是以田悼子之弟田和為首,另一派則是以齊國大夫公孫孫(田孫)為首。
兩派為了爭奪齊國的統治大權,相互之間明爭暗鬥,田氏一族很快便陷入了巨大的內亂之中。
很快,屬於田和一方的田布發動了政變,殺死了另一派首領公孫孫。
公孫孫被殺後,齊國姜姓公室成員公孫會在廩丘發動叛亂,並且宣佈加入趙國。“晉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殺其大夫公孫孫,公孫會以廩丘叛於趙。”
公孫會之亂由此爆發!
公孫會向外求援,三晉發兵大敗田氏
自晉陽之戰勢力最強大的智伯被韓、趙、魏三家聯手共同擊敗後,此後這三家不僅逐漸把持着晉國的內外軍政大權,甚至還把晉國公室的土地給全部瓜分殆盡,只留下絳與曲沃兩地供晉國公室祭祀先祖之用。
田氏掌握齊國大權後,為了穩固自己在國內的統治地位,不斷對外用兵,隨意插手各諸侯國的事務,在當時中原諸國中樹敵不少,特別是與晉國的關係更是急轉直下。
“範、中行氏反晉。晉攻之急,範、中行請粟於齊。田乞欲為亂,樹黨欲諸侯。”
廩丘地處齊、晉、衞等國交匯處,這一地方地處河東,四方通衢,地理位置十分險要,為歷代兵家所必爭之地,廩丘周圍諸國都對這一地方垂涎三尺。
所以,當公孫會“以廩丘叛於趙”,正是晉國趙氏求之不得的事情。趙氏取得這個戰略要地後,不僅可以增加自己在晉國政治鬥爭的籌碼,還可以藉此教訓一下不知好歹的齊國田氏,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為之?
廩丘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齊國必然不肯將它白白送給晉國趙氏。
果然,在公孫會發動叛亂後不久,田布便率領三萬大軍遠征廩丘。
雖然此時的韓、趙、魏三家正因為爭奪晉國最後的大權而鬧得不可開交,但是他們仍然同屬於一個國家,所以當齊國大軍前來征討廩丘時,三家便盡棄前嫌,同仇敵愾,火速派兵支援廩丘公孫會,最終在廩丘之戰中大敗齊軍,齊國三萬大軍全軍覆沒。
廩丘之戰及其慘烈,戰爭結束後,獲勝的聯軍甚至將齊國將士屍首擺成了兩座京觀以炫耀自己的勝利。
“齊攻廩丘,趙使孔青將死士而救之,與齊人戰,大敗之。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屍三萬以為二京。”《呂氏春秋》
受奉王命,三晉再伐齊
春秋戰國時期,即使周王室的權威在列國爭霸期間逐漸衰敗,各國仍然需要藉着周王這個華而不實的傀儡名號來為自己的爭霸戰爭披上一個合法的外衣。
即使各國都已禮崩樂壞,但是在表面上各諸侯國還是遵守着所謂的宗法分封制原則,誰都不敢明面上成為第一個捅破這層窗户紙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田氏弒主篡齊則算是徹底地撕破了周王的臉皮,把周王室的權威摁在了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廩丘之戰第二年,即公元前404年,晉國韓、趙、魏三家就以周王之命為由率軍征伐齊國。
這次戰役延續了廩丘之戰的結果,在三家聯軍壓倒性的勝利面前,齊國軍隊一敗塗地。“烈公十二年,王命韓景子、趙烈侯、翟員伐齊,如長城。”
從三家聯軍受王命伐齊來看,當時的田氏弒君篡國的行為是遭到各諸侯國普遍反對的,而且國內的百姓也並不支持田氏如此急躁露骨的行為,否則也不至於在聯軍面前齊國軍隊絲毫無抵抗之力,兵敗如山倒。
奉王命出征的韓、趙、魏三家在此戰後為自己得到周王室的認可,晉升諸侯之位掙足了政治資本,為以後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九鼎震,七雄出,天下亂!
在三晉聯軍面前,齊國軍隊絲毫無抵抗之力,萬般無奈之下,齊相田和只能求和以換得三晉退兵。
可能田和做夢都不會想到,為了一個公孫會,不僅使齊國國力大損,更會將整個中國帶入一個更加混亂的戰國時期。
在三晉伐齊的第二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國。“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
見三晉位列諸侯,田和心裏又不平衡了,不久便以齊康公“淫於酒婦人,不聽政”為由,將他廢黜遷到一個海上小島自生自滅,自己正式代姜立國。
雖然田和正式立國,但是在近二十年的時間內,仍然沒有得到周王室的承認。
公元前389年,在韓、趙、魏三國君主位列諸侯之位二十餘年後,在魏文侯的請求下,周王室才終於正式承認了“田氏代齊”的合法性。田氏一族也由此躋身諸侯之列。
“齊田和會魏文侯、楚人、衞人於濁澤,求為諸侯。魏文侯為之請於王及諸侯,王許之。”《資治通鑑卷·周紀》
自此以後,天下七雄並列,中國正式進入戰國爭鬥之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