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征戰不休,互相吞併,常常刀兵相見,互為仇敵。戰國時的燕國和齊國便是這樣的世仇,齊國曾讓燕國蒙受奇恥大辱,而燕國的復仇,也讓齊國遭受浩劫。
戰國時代,人們爭相廝殺,為的就是天下,可是燕王噲卻在人人想稱王的時代將王位禪讓給大臣子之。燕王噲以賢臣治國的理想固然令人欽佩,但禪讓的舉措放在戰國卻是愚蠢之極,尤其是在燕王噲還有太子的情況下。燕王噲禪讓以後,太子平與將軍市被密謀攻打子之。齊國派人表示願意支持太子平,太子欣然接受。可是,齊國卻趁燕國內亂之際,出軍攻打燕國,燕王噲和子之都被殺死。齊國侵略燕國以後,毀其宗廟,劫掠財產,蹂躪百姓,激起燕國百姓反抗,同時秦趙為避免齊國勢大,出軍攻打齊國,迫使齊國撤軍。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齊國撤軍以後,趙武靈王送立太子姬平之弟姬職繼位,是為燕昭王。當一位有能力的君王一心想要復仇時,他是可怕的,而燕昭王就是一位這樣的人。燕昭王頒佈招賢令,他“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黃金台,“千金買骨”,招攬一大批賢才來到燕國。燕昭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以樂毅改革國政,讓燕國國力大增。
同時,蘇秦遊説齊國,離間齊趙兩國的關係,鼓動齊王伐宋。齊王聽信蘇秦計策,出軍滅宋。齊國此舉讓它損失慘重,也打破了各國的平衡,引起秦趙等國的敵視。
燕昭王趁此良機,拜樂毅為上將軍,讓他率領燕、秦、韓、趙、魏五國聯軍伐齊。這次伐齊可謂勢如破竹,樂毅率領軍隊一路攻城略地,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將齊國都城臨淄都打了下來,最終只剩下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兩座孤城。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可是,就是這兩座孤城,卻阻擋住了燕軍的步伐。燕軍圍城整整五年,卻始終沒有將莒、即墨兩城攻下。最終,齊將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將燕軍大將斬殺,並很快收復七十多座城池,齊國於是復國,而燕國卻自此一蹶不振,最終被秦國滅亡。
燕軍伐齊,對於燕國來説是雪恥的一戰,不論是燕昭王,還是燕國將士,無不想報當初齊國入侵燕國的血仇,燕國應該全力以赴才對。那麼,燕國既然可以連續攻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卻為何無法攻下兩座孤城呢?
正史上多記載,燕國沒有將莒城、即墨攻克,是想推行“王道”。燕昭王和樂毅不是沒辦法攻克兩座城池,但他們認為,單靠武力,就算可以攻破城池,也無法讓齊人臣服,一旦民心不服,燕國就很有可能像齊國一樣被迫撤軍。於是,樂毅對兩座城池圍而不攻,並對佔領區施行仁政,減輕賦税,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善待地方名流,拉攏人心,以期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這樣的説法看似幼稚,但結合時代背景,其實不無道理。燕國是周朝天子宗親,他們也一直以上國自居,恪守傳統,王道思想深植於燕人的觀念當中。所以,燕國在各國推行霸道的時代,施行王道,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推行王道,對齊國殺人誅心,應當不是燕國不全力攻城的唯一原因,畢竟,就算燕國想要推行王道,也可以將莒城、即墨攻破再説,何必養虎為患?燕國對兩座孤城圍而不攻,應該還有其他考量,而這個考量,正是齊國的下場。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齊國為何招致五國聯合攻打?還不是它野心太大,步伐過快,將宋國滅亡,打破了平衡,引起了其他國家的不滿和敵視。燕國可以趁機聯合秦趙等國攻打齊國,可這並不意味着秦趙就與燕國同心,他們不願意讓齊國擴張,自然也不會坐視燕國做大。所以,燕國如若真的將齊國徹底滅亡,很有可能也會招致秦趙等國的不滿,走上齊國的老路。
而且,莒城、即墨兩座城池,也確實是不好攻打。莒城是齊國戰時的臨時都城,齊國一路上一直在敗退,想要投降的早已投降,能夠撤進莒城裏的齊人,莫不是死忠於田氏齊國,他們的抵抗也異常激烈。至於即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闢,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這説明,即墨的執政官是田氏封的萬户侯,世代受田氏恩惠。即墨大夫很有氣節,他眼看國家危難,出城與燕軍死戰,犧牲沙場,他的後人則繼續帶領即墨百姓死守城池。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更要命的是,不論是莒城還是即墨,它們都位於丘陵地帶,四面環山,燕軍的騎兵受到很大的限制,發揮不出優勢,如果正面對莒城和即墨進行攻城,燕軍將損失慘重。
莒城和即墨不過是兩座孤城,想要打下燕軍卻要損失慘重,還會引起齊人的反抗和列國的不滿,燕國覺得硬攻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索性對兩座城池圍而不攻,反正其他七十多座城池都在燕國手裏,齊國不可能反攻。
這可能是燕國的想法,客觀地講,這種想法不無道理,選擇對兩座孤城圍而不攻也不算是錯誤的決定,只可惜燕昭王和樂毅忽略了,燕國君主並非世代賢能。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燕昭王是一位賢能的君主,他善待賢才,用人不疑,不論是樂毅,還是蘇秦,他都深信不疑,這也是蘇秦和樂毅願意報效於他的緣故。可是,燕昭王的兒子,也就是燕惠王,卻是一位昏庸的君王。燕惠王還是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合,他即位以後,聽信田單反間計,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樂毅擔心燕惠王對自己不利,於是投奔趙國。
騎劫不是一位將才,他中了齊國計策,被田單大敗,齊軍一路上追趕燕軍,一口氣將失陷的城池全部收了回來,就這樣,燕國伐齊功虧一簣。
參考資料: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63 字。

轉載請註明: 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連克齊國七十二城,卻為何攻不破兩座孤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