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通往成功的一個捷徑,但卻並非所有人都能走這個捷徑。
雖然家長都不信,也不想相信,但有些孩子就是不適合學習,如果走一些其他的路可能還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但要是在學習這一條路上一條走到黑,未來一定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瞭解,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在育兒領域也有一定地位。
李玫瑾多次在全國各地開展講座,為父母提供了不少育兒理念,就孩子讀書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過: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很明顯。
1)是否掌握學習方法
記得上學時期,老師最喜歡説的一句話就是“看黑板,看我幹什麼,我臉上有字麼”。
真正學習好的學生都是看黑板,而並非是老師,喜歡看老師的孩子思緒會被老師的情緒和動作打擾,雖然看似是很認真的聽課,但實際上根本聽不進去太多。
反而那些專心看黑板的學生一邊看內容,一邊聽老師講,知識吸收的會更好,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更好,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是學習的料子。
2)是否有專注力,可以獨自玩耍
這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卻很少有孩子能做到,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好動的年紀,根本無法單獨自己玩,經常是哪裏有聲音就看向哪裏,不僅眼神看過去,人也會走過去。
可以單獨玩耍一段時間的孩子,專注力非常強,對待感興趣或想要學習的知識能夠更加認真,自然吸收的也就更多了。
3)是否有邏輯思維能力
現在的學習不像是以前,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現如今的學習從幼兒園開始就考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現在才有那麼多彷彿腦筋急轉彎般的題目出現。
父母可以看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可以,如果孩子很聰明,只要好好引導,孩子以後的成績一定不會太低,但要是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父母就要重點重視了。
父母可以從這幾方面對孩子進行一個適當的瞭解,之後再通過實際情況去確定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
如果孩子是,父母可以重點培養孩子學習方面,但孩子要不是,父母就要提前幫孩子找一些其他的出路了。
畢竟現如今這個發展快速的時代中,並不是只有學習好將來才能有出息,反而有些其他技能成就或許會更高,例如一些藝術專業,或者是現在熱門的計算機和網絡專業。
孩子不是學習的料,父母該怎麼辦呢?
1)儘可能讓孩子多讀書
讀書的意義不是為了取得多麼大的成就,而是能讓未來有更多選擇和出路,也能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去面對未來的逆境。
不管孩子讀書好不好,父母都要儘可能的讓孩子多讀書,如果説不想補課費錢的話,那至少也要讓孩子完成校園教育。
2)瞭解孩子興趣與特長
每個孩子其實都有特長或興趣,就看父母能不能發現並正確引導和利用了,不管何時,只要父母能靜下心仔細觀察就能夠發下孩子對哪方面更有興趣。
在瞭解到孩子的興趣與特長之後父母可以進行合理分析,看看是否能是一條新的出路,如果可以父母儘可能的支持,説不定孩子未來能憑藉此闖出不一樣的天地。
3)報考職業院校
如今國家緊抓普職比,有些地區甚至已經達到了5:5,這樣的數據雖然讓學生考高中困難了,但同時也意味着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職業學校的重視了。
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父母完全可以讓孩子學習一門感興趣或出路好的技術,等到孩子畢業後也能有一個好出路。
不然學習學習不行,技術技術沒有,光有個普通大學本科畢業的文憑又有什麼用呢,如今可不是大學生寶貴的時代了,還是要憑實力説話的,沒有實力光有文憑,即使機會多的,但也都抓不住。
今日話題:你當初有沒有被父母逼着學習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