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人在中國嚐到了甜頭,動作也越來越大,從1933年開始,侵華日軍將矛頭指向了華北,就在當時的國民政府集中精力準備抗日時,突然發現整個中國卻陷入了一場生死攸關的金融危機當中。
眾所周知,中國是1935年前唯一一個事實上仍然堅持銀本位的大國(見《中國民國貨幣史資料》),而這場金融危機的根源就是白銀的大量流出,直接導致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金融恐慌,銀行、錢莊、企業紛紛倒閉,而農村所受衝擊更大,耕地價格一路下跌連地主都不敢接手,可謂全面破敗。
這個局面的造成,一方面與日本侵華有關,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國政府的背後一刀---《白銀收購法案》,就是抬高白銀價格,由美國大量收購。在短短一年時間內(34年-35年),中國的白銀儲備,從約6.02億萬元,驟降至2.88億萬元,如果這種局面繼續下去,中國經濟不出幾個月就會全面崩潰。
國民政府先是請求美國阻止銀價高漲,結果被羅斯福拒絕,提高白銀出口税,又難以阻止猖獗的走私,之後找英國貸款,英國人落井下石,提出中國必須先承認“偽滿洲國”,這個時候的日本更是趁火打劫---加速走私白銀,禁止華北白銀南運,並阻止其它國家對華貸款。
左: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孔祥熙;右:美國財長摩根索
無路可走的國民政府只能選擇對美屈服,放棄以白銀作為貨幣,發行紙鈔(法幣),承諾以美國利益為先,來換取美國政府的支持,這件事也成為了抗戰全面爆發前,民國史上最兇險的一次動盪。
如果您覺得這段歷史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免費的,請放心),歡迎您關注,收藏,轉發,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對您的權益產生侵害,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