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正式發佈。這一方案有兩大突出特點,一是中考體育分數從30分增至70分,一是現場考試項目由原來的“8選3”變為“22選4”。雖然增加了40分,但多出的分數主要在過程性考核,更加註重學生日常的體育鍛煉,摒棄臨時抱佛腳的應試鍛鍊。
從表面看,體育中考的分值增加了,但從本質上看,卻恰恰是對“唯分數論”的突破。原來的中考體育分值雖然只有30分,但集中於現場考核,所以在語數外等科目的學習壓力下,眾多學生和家長、甚至老師往往抱着“只要體育不拖後腿”的想法應付考試。考試得分雖然不算太難,但是體育作為一門重要學科的真實功用,卻被普遍性地忽略了。
所以,體育中考改革正是對“雙減”政策的呼應。“雙減”之下,學科培訓機構被大力整頓,學生們終於從五花八門的培訓班抽身而出,參加到豐富多彩的體育和藝術活動中。這其中,體育自然佔據了課後的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全社會包括教育行業對體育都存在誤解,認為體育沒那麼重要,甚至認為學校的體育課是小學科。體育課其實是真正的大學科,它不僅可以強壯身體,而且對於塑造進取精神和健全人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説“雙減”之前,青少年苦於繁重的學業壓力難以在體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那麼“雙減”之後,“無體育,不教育”的觀念將會逐步深入人心,體育教育也必將更加聚焦核心素養,助推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形成和發展。
其實,一些學校在這方面已經走在了前列。清華大學規定自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游泳與學業綁定,游泳不過關不能畢業;雲南大學2021年6月發佈校規,體測成績不合格,拿不到畢業證。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體育是第一學科”的理念已被大力推行數年,並且卓有成效。從小學到大學,這種體育方面的要求貌似嚴苛,實際是一種善意的強制,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學校的先行先試會漸漸帶動家庭、社會對體育運動觀念的轉變,並最終營造出“體育強則國強”的良好氛圍。
在壓力頻仍的現代社會,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並不鮮見。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較為複雜,但學業競爭激烈、體育鍛煉缺乏正是其中的部分緣由。青少年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日常非功利性、非應試性的體育鍛煉,可以釋放壓力、放鬆心情,進而積蓄心理上的正能量,走出心理困境。
除了有利於身心健康,青少年還可以在體育運動中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塑造積極進取的性格、提高抗壓耐挫的閾值。民族復興偉業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是健康的人。健康是一,沒有這個“一”,後面全是空談。
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體育作為其中重要一環茲事體大。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立離不開體育的強大,體育中考改革正是對“健康第一”理念的詮釋和踐行,這場改革極有可能書寫中國體育發展的新篇章。
(作者:王宇,現代教育報社長兼總編輯;鮑丹禾,現代教育報社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