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有個典型的角色,叫做范進,他連考二十多次,終於在50多歲的時候終於考上了舉人,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人的經歷和他相似。
這個人就是吳善柳,參加考高10次,多次被其他高校錄取,但非清華不上,最終考上了清華,卻在清華畢業後連北京也沒能留下。
大學畢業前夕輟學回家
1982年出生的吳善柳是浦北縣北通鎮大書房村人。吳善柳的父親是鎮上中心小學的副校長,母親在一所小學裏面打工,家裏還有一個姐姐,是附近鎮上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
吳善柳第一次參加高考是在2000年,這一次他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抱着不甘心,他決心復讀一年
2001年吳善柳再一次參加高考,這是他第一次復讀。這次他頂住壓力超常發揮,超過了之前的考試成績,考取了一個不錯的學校和專業,他被北京交通大學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所錄取,於是他滿意地步入了校園生活。
但是在即將要畢業的時候吳善柳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他選擇了輟學回家,再次參加高考,想要考上清華大學。
吳善柳有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透露過:每次看到那些清北出身的畢業生亮出了學歷,然後就輕易地找到了工作,讓他十分的羨慕。這或許也是他想要重新考上清華大學的原因吧。
數次高考,終上清華
吳善柳回到家後,多次參加高考。
2007年,吳善柳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接下來的幾年裏,他陸續被一些著名的大學錄取了,但是沒有一所是清華。2011年,吳山柳再次到浦北中學復讀,被北京大學錄取。但他放棄了北大,又繼續選擇高考。
2014年,吳善柳繼續參加了高考,並榮獲欽州市理科第一名。蒼天不負苦心人。這一年,吳善柳終於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成績,他終於可以穩進清華大學了。
經過了10次高考,他終於考入了清華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這還是和他14年前退學的專業一樣,但是這次是在他夢想中的大學——清華。
32歲的吳善柳,從2000年至2014,參加了10次高考,並多次考上北師大、中山大學等名牌大學,但他都不屑一顧,選擇棄之而去復讀,甚至在2011年被北大醫學部錄取之後,他也覺得存在醫學部非北大校本部而義無反顧地選擇重新復讀。
考上清華以後,是怎樣的人生?
2014年8月27日,32歲的吳善柳下午來到清華大學報到。他是清華大學當年年齡最大的本科生。考上北大,他曾經説過:我是"三分理想七分現實",這十四年來10次高考並非玩笑,無論如何,都要拿出一個成績,希望以後有一個好的未來。他説他只是"塵土",希望社會少關注他。
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吳善柳也沒有因為考上了清華而選擇放鬆自己,而是在這四處都是學霸的學校裏面更加的努力。
吳善柳早上7時30分起牀,然後穿梭在各個教室裏面不停學習,做實驗、泡圖書館、聽講座,上課。晚上基本要到凌晨1點才睡去,中午也不敢午休。
在這四處是學霸的學校,吳善柳的學習壓力很大,在這裏,吳善柳感受到了智商的碾壓。整個年級一百多人中,他的成績從最初的倒數經過刻苦努力升至中間,已經覺得非常的不容易了。
2018年吳善柳清華畢業,本以為花費14年的青春奮鬥,他能夠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結果卻令人吃驚的是:畢業之後,吳善柳選擇了在鄭州某所高中當老師,而且還是一個與他本專業毫無瓜葛的學科。
有着清華大學畢業證的吳善柳在就業時並沒有展現出多大的優勢,畢竟他畢業的時候已經36歲了,與其他同屆的同學相比較,吳善柳已經是大叔級的人物;而與他同齡的人相比,大部分人都有着數十年的社會經驗了。儘管他是從清華大學畢業的,但是學歷,只是一個敲門磚而已。
高考多次,怎論輸贏
高考10次,吳善柳清華畢業後連北京也沒能留下。不禁令人感嘆。雖然他工作的學校也是一所名校,吳善柳也可以利用他多年的高考經驗去幫助同學們。
但不得不讓人想到他如果以他的韌勁與智慧,換種生活方式,説不定他可以有更輝煌的人生以及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如果只是單單為了上清華而付出十幾年時光的話,代價也未免太高了些。
有的人説吳善柳花費多年考清華是一種浪費,大學只是漫漫人生路的一小段路。為這一小段路而去浪費人生中最為寶貴的多年青春,就像為了一棵樹,放棄一大片森林一樣,哪怕這棵樹它高一點大一點。
32歲的吳善柳從清華畢業後選擇了去做了老師,那他第一年復讀被交大錄取,畢業以後也可以直接去做老師。想想他多次考上名校後又放棄,蹉跎了多少時光。
吳善柳堅持考清華的做法是很值得人欽佩,但是不值得我們提倡學習。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只是把考上清華看成最主要的目標,但是沒有仔細思考過達成目標以後的人生,本末倒置。
乍一看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把清華當成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標。
如果他當初沒有選擇一定要上清華,而是好好思考人生,選擇一個自己所喜歡的學校和專業,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去奮鬥,他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事到如今對於這件事值不值得,我們無從批判。説他堅持自我也好,説他浪費資源、浪費青春也罷,畢竟這個選擇是吳善柳自己的選擇,這條人生之路終歸是他自己在走着,我們能做的只是在他自己走的路中學習經驗罷了。
青春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