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朱允炆原本是朱標庶子,朱標的原配常氏去世後,他的母親呂氏才得以扶正。加上朱標嫡長子朱雄英早亡,所以朱元璋便將朱允炆,視作嫡長孫看待。
朱允炆聰明好學,自幼熟讀儒家經書,遺傳了父親温文爾雅的特質,用現在的話來説,朱允炆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令所有長輩引以為豪。
不僅如此,朱允炆對待長輩也十分孝順。父親朱標病逝後,朱允炆因為守孝而日漸消瘦,朱元璋看到被其孝心打動,安慰説道:“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之後,更是冊封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知道孫子少不更事,便盡力在有生之年,為其鋪好後路。為此他不惜大肆屠殺功臣,就是害怕他們功高蓋主,將來對新君不利。他更不許藩王進京為他奔喪,就是害怕他們會趁機奪取皇位。
在臨終前,朱元璋又秘密命令駙馬梅殷輔佐新君,雖然還是萬般放心不下,可身體已經支撐不住。就這樣,朱元璋在用盡一切力量,為孫子鋪好道路後,於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病逝。一週後,朱允炆登基,是為建文帝。
然而就在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就打着“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這場仗一打就是四年之久,最終以建文帝失敗而告終,朱棣也成功奪取了侄兒的皇位。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為何會發生靖難之役?
當初朱元璋統一天下後,不放心將明朝江山交給外人管理,於是他將國土劃分,派自己的兒子去駐守,也就是分封。朱元璋將每個兒子都封為藩王,等他們到一定年齡,就要前往固定的封地就藩。
朱棣被封為燕王的時候年僅十歲,朱元璋給他的封地是北平,這裏是明朝北方邊境,駐守這裏的藩王,要保證國內的安全,以及抵擋蒙古人的入侵,可見責任十分重大。
朱元璋將此重要之地交給朱棣,可見對他寄予厚望。為了朱棣將來能夠守好北平,朱元璋封他為燕王后,就讓徐達親自教授他軍事才能。後來,朱元璋更是讓朱棣娶了徐達的長女為王妃。
經過十年的培養,二十歲的朱棣,已經成長為一位成熟的文武全才,於是朱元璋讓他正式去往北平就藩。朱棣在北平,經常指揮軍隊與蒙古人作戰,牢牢守住了明朝邊境,朱元璋對他很是讚賞。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然而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卻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此時的朱棣肯定是有些失望的。最重要的是,朱允炆一即位,就聽從了老師黃子澄等人的建議,開始削藩,從而促進了“靖難之役”的爆發。
一時間,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先後倒台,建文帝將下一個目標指向朱棣。朱棣本就對侄兒繼位不滿,如今他要削藩,朱棣便決心起兵,於是“靖難之役”就爆發了。
確實,建文帝是害怕叔叔們造反,才會草率決定削藩。可是削藩得太過着急,又一點不念及叔侄之情,難免令人覺得心寒。有人説朱允炆會丟掉皇位,完全就是他削藩自食其果,如果不削藩不就好了。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那麼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朱元璋一共有26個兒子,除去朱允炆的父親朱標,也就是説朱允炆有25個叔叔。關於不削藩的話,叔叔們是否會造反這個問題,我認為一共會分為四種情況。
一、沒機會造反
沒機會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説朱允炆即位的時候,他們已經去世了。這些人包括朱樉、朱棡、朱梓、朱杞、朱檀、朱楠六人,他們均在朱允炆即位前就已去世,所以根本沒機會造反。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二、無心造反
楚王朱楨在洪武三十年,被朱元璋委派,與湘王朱柏同去古州平叛。結果“楨請餉三十萬,又不親蒞軍。帝詰責之,命城銅鼓衞而還。”緊接着,朱楨的兒子去世,朱元璋讓他自省,不然“恐災不止此”,結果朱楨的王妃又隨即去世。古代人對於“天意”深信不疑,所以朱楨經歷此事後,根本不敢造反。
蜀王朱椿是個喜好詩書之人,他到成都就藩後,先後在這裏修建了籌邊樓、望江樓、散花樓,以及被後世稱為成都“古皇城”的蜀王府。朱椿喜歡在這裏享受詩情畫意的生活,自然是無心造反的。
朱楧起初被封為漢王,後來改為肅王。建文元年,朱楧“乞內徙”,於是遷到了蘭州。可見他也是無心造反的。
遼王朱植是九大邊塞王之一,朱棣起兵時,建文帝擔心他會支持朱棣,於是召他回南京,朱植奉召。朱植會奉召,就説明他是服從建文帝的,所以沒想過造反。後來朱棣登基,還因朱植當初沒幫他,從而削其護衞報復。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慶王朱栴“好學有文,忠孝出天性。”一來説明他也是喜文之人,雖然是九大邊塞王之一,卻也不想參與奪位鬥爭。二來他絕不會做出“不忠”的事情。
寧王朱權雖然支持了朱棣,可是他本人無心造反,他也是被朱棣逼迫的。朱棣登基後,朱權為了防止被迫害,於是建造書齋一間,每天在這裏彈琴讀書。
谷王朱穗在靖難之役時,積極響應建文帝號召,率領三千精兵護衞金川門。從這裏就可以知道,他是忠於建文帝的,所以不會造反。不過後來朱棣打到金川門外,朱穗見大勢已去,只得打開城門,迎接朱棣進來。
韓王朱松“性英敏,通古今,恭謹無過。”他沒有就藩,一直待在南京,所以他是既沒有心思造反,也沒有實力造反。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三、無實力造反
朱橚、朱桂、朱柏、朱榑、朱楩五人,是率先被削藩的,其中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弟,為了防止他支持朱棣,建文帝才第一個拿他開刀。朱橚多行不法,本身也有異心,可還是被建文帝清算,説明他就算造反也沒有實力得逞。當然要是得到朱棣支持就不同了。
另外朱模、朱楹、朱桱、朱棟、朱?五人,當時的年紀都不大,羽翼未豐,所以根本沒實力與中央對抗。
因此,如果朱允炆不削藩的話,這24個叔叔,都會因為無心或是無實力,而不會選擇造反。畢竟只要利益不受到損害,做一個藩王也足夠樂享一生了,就連子孫也不用愁。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四、朱棣會不會造反
建文帝削藩,屬於是打草驚蛇,這讓朱棣有了警惕。並且當時下一個目標就是他,無奈之下,朱棣只能起兵。可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朱棣還會不會造反,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又可以從兩點分析。
1、不會那麼急,可以留時間對付
其他藩王因為種種原因,都不會造反,但朱棣既有實力又有野心,情況大不相同,所以一個藩王完全不能滿足他。如果建文帝不削藩,我相信朱棣遲早還是會起兵的,但不會那麼急。
建文帝削藩必然沒錯,畢竟藩王留着是隱患,可壞在他太過着急。如果他不急於求成,那麼就可以為自己爭取時間,慢慢想辦法對法朱棣,況且當時還有朱棣的兒子做人質。
2、兒子為人質,不敢造反
都知道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是人才。當時三人被扣在南京,就等於綁住了朱棣的雙手。很多人都提議,不要將三人放回去,可黃子澄卻建議,將三人放回去,或許可以藉此感化朱棣,説不定他會感恩戴德,從而不再反叛。
結果建文帝就聽了黃子澄的話,將朱棣的三個兒子放了回去,這等於是放虎歸山,更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是“愚不可及”。就是因為建文帝一次次的“愚不可及”,才導致了最後的悲慘結局。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有的人説朱允炆削藩不對,有的人則説朱棣篡位不對。其實在我看來,兩個人都沒錯。
藩王對於皇帝的威脅很大,如果不削藩,就等於養着老虎,等有一天養肥了,老虎就會把自己吃了。所以古代帝王都會削藩,不能説建文帝削藩失敗了,就説他削藩是錯誤的,只能説方法是錯誤的。
而站在朱棣的角度,自身有能力有本事,父親卻傳位給侄兒,心裏本來就不平衡。傳位給侄兒也就算了,現在這個侄兒還要來清算自己,換做誰也沒法忍。況且之前被削藩的幾位,朱允炆都沒留好手,朱棣沒理由坐以待斃。
那麼又有人説了,其實這不怪朱允炆或是朱棣,真正決策失誤的,是朱元璋。要不是他分封,也不至於發生靖難之役。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朱元璋為何分封?
朱元璋好不容易統治天下,自然不能再讓別人奪走,邊境必須要有人守住。而與其讓別人去守,還不如交給自己的兒子。但考慮到西漢分封藩王的弊端,朱元璋又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分軍權不分治權。
就是説藩王可以指揮軍隊,也可以管理封地的一定人口,但超出這裏之外他們便沒有權力。這就代表着,即使你有很高的軍事能力,在這一小塊地方,也無法成事。
而且藩王之間相互制約,對外足以有實力應敵,對內又掀不起大波浪,就算有異心,中央的勢力也足以全部拿下。所以説朱元璋是考慮再三,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只不過他沒有想到,事情的發展會是這樣,而且這麼快就出現了問題。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所以説,朱元璋分封沒有錯,朱允炆削藩沒有錯,朱棣起兵也沒有錯。這是歷史發展進程的必然走向,錯就錯在朱允炆堅信黃子澄等人,一再做出愚蠢決定,才會丟失皇位。
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算朱允炆不削藩,朱棣也遲早會造反。而到時候朱允炆還是會聽信黃子澄等人的建議,最後也免不了敗於朱棣之手。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10 字。

轉載請註明: 建文帝怕叔叔們造反才削藩,如果不削藩,叔叔們會造反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