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經常聽父母説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把玩的精力用到學習上,早考第一名了!”的確,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玩,學習這麼枯燥的事情很難有興趣和精力去做,寓教於樂也是這些年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一直在做的事情,那麼孩子怎樣才能在玩樂中學習呢?
你知道嗎?小孩子的學習首先要通過感官的認識,也就是要通過看觸摸等感官的直覺認識以後,才能真正形成知識。舉個簡單的例子,城市裏的孩子被教導説小羊叫聲是“咩咩”,可是我們大多數人壓根發不出羊叫的聲音,所以有些孩子到了農村聽到真正的羊叫,並不知道那就是羊在叫,因為真正的羊的叫聲和媽媽讀的羊叫的聲音不一樣。所以,當孩子學習了羊的叫聲的時候,不如週末帶着他到郊區玩玩,看看真正的羊和牛是如何吃草,如何發出叫聲的,孩子一下子就學會了,並且會學得非常紮實。
小學生會學習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家長就可以讓孩子在的時候養蝌蚪,讓孩子瞭解青蛙成長的全過程。我女兒在小學階段,幾乎每年都要養蝌蚪,每天觀察蝌蚪顏色體型的改變。對青蛙的生長過程有了很直觀的瞭解,一邊觀察還一邊寫觀察小編,文章也寫得非常形象生動。帶孩子出去旅遊,孩子瞭解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對地理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去海南,孩子見了紅土地,就可以給他講東北有些地方的土地是黑土地,而山西陝西的土地則是黃土。就是隨時隨地給孩子講這些相關知識,上中學的時候學習地理,他自然就會聯想起這些經歷,更容易記住這些知識。這些活動看上去都是在玩,但孩子在玩中已經在學習了很多的知識。
另外也要允許孩子在生活中多鼓搗,激發孩子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的內在動力。孩子因為好奇心重,總是想探究一些東西,所以他們常常會把家裏好好的東西拆開來,想一探究竟。他們這個探究行為其實就是在學習,是通過自己來搞明白手頭的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比如我女兒小時候就把我們家裏的鐘錶拆開來,我先生就趁機給她講機械原理,並且轉動一個針看其他針的運行規律。這其實就是物理和數學的知識了,孩子還會把東西扔到牆上然後再彈回來,那麼家長就可以問他知道為什麼彈回來嗎?如果他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可以給他講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的關係。也可以和孩子手掌相對用力互推,告訴他們這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孩子是喜歡玩吹泡泡遊戲的,玩的時候也會好奇地問泡泡是怎麼出來的,那麼家長就可以及時地告訴孩子這些關於物理和化學的知識。孩子在小的時候瞭解這些物理和化學的知識,真正課本上要學的時候就和這些有趣的事情聯繫起來,就不會死記硬背,感覺很枯爆所以説就算孩子是在鬧騰,是在到處鼓搗,也是學習,因為生活中到處都是知識。如果家長在孩子玩的時候不能及時把知識講給孩子,就會錯失一些機會。如果我們家長不允許孩子玩,可能就會扼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還很有可能把一個發明家也扼殺。
據説製造飛機的美國萊特兄弟從小就喜歡拆拆弄弄。他們尤其對一些時鐘、磅秤感興趣,他們還常常將街道上的破銅爛鐵搬回家研究。聖誕節的時候,爸爸給他們會飛的蝴蝶玩具。弟兄倆就特別想了解是什麼讓這個蝴蝶飛上天的,便這個嶄新的玩具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父母並沒有阻止他把新玩具拆了來研究它是如何飛上天的。正是這個會飛的玩具在萊特兄弟幼小心靈裏萌發製造出一種能飛上藍天的東西的願望。萊特兄弟就説他們非常幸運地生在那樣一個家庭環境裏。在他們家,大人們總是熱情鼓勵孩子們去追求知識,去調查研究一切奇特的現象。他們也説如果換了另一個家庭環境,他們的好奇心也許早在它結出果實以前就被扼殺。
我認識一個男孩,他5歲的時候根本不懂什麼是計算,但他每天就愛玩爸爸放在書桌上的計算器,沒事就按。大人只看到他每天玩弄計算器,沒想到有一天他卻掌握了計算規律,小小年紀就可以心算非常難的算術問題。你看看,這個孩子好像也是在鼓鼓搗搗地在玩,實際上他自己已經在琢磨計算器上呈現出來的很多東西了。這個小男孩的家長沒有做什麼,他們就只是允許了這個孩子,孩子就有意外的發現和收穫,大家都非常在意孩子的智力發展。可是智力這個抽象的概念,實際上是由一些具體的因素組成的。智力的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等。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這些因素都在得到充分的調動,從這一點上來説玩耍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也許大家不注意,經常讓孩子動手玩,培養了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寫作業的速度。有的孩子就是腦子跟上了手跟不上,導致寫作業慢的。提供孩子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玩的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課外學習孩子和孩子之間的遊戲是很有趣的,其中也有很多奧秘。玩耍可以學到更多功課之外的東西,我們大家都想讓孩子全面發展,成為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而不要成為死讀書的書呆子。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我們除了關照孩子學習文化課的能力之外,他的人際交往能力、思耕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情緒管理的能力等方面都應該被很好的地照顧到。而那些孩子之間互動的遊戲是可以幫助到孩子發展各方面能力的。所以,我們應該多提供孩子和他的小夥伴一起玩耍的能力。競技性質的遊戲,比如玩撲克牌、橋牌等等,孩子會發現要想贏了對方,也要會計算牌數,且要察言觀色,那些團體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
比如,打籃球、踢足球等遊戲活動,孩子們的學習觀察能力、專注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即使那些看似毫無意義的遊戲,對孩子們也是有意義的。在與他人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也能理解,很多時候為了實現集體目標,人們需要向協和做出讓步。事實上,這些都可以培養孩子的高情商,遊戲可以滿足孩子對自由、自主、成就感等內在需求。可以説,它是兒童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營養,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非常有益。玩得夠多的孩子更專注,更有效率。而那些年輕時不能打球的人長大後更有可能打球。當他們不能專注於更好的事情時,玩遊戲有很多好處。關鍵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玩耍機會,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我們需要避免的是,孩子們避免玩一些遊戲,因為他們討厭生活。例如,有些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對遊戲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