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今天,我們以“地攤”為中心,來講一講中國古代的都城建制。中國古代的皇宮,完整保留到今天的,只有明清時期的北京紫禁城。漢唐時期長安城的宮殿,北宋時期汴梁城的宮殿,都已經毀於戰火,但是,中國古代以儒家思想治國,歷代的都城建制均遵循《周禮·考工記》上面的典章制度來營建。明清時期的北京皇宮,在格局上,與漢唐時期和北宋時期的皇宮,並沒有多少區別。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第一:《考工記》裏的“地攤經濟”

《考工記》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介紹的是齊國的手工業技術,當然,齊國的宮室、車輿、兵器的製造,是遵循了西周的典章制度。西周都城的規制,始於周公營建洛邑,後世的皇城、王城的營建,均參考了周公營建洛邑時所訂立的規制,後來,《考工記》還被編入了《周禮》,《周禮》是儒家經典之一,因此,歷代王朝營建都城,都必須遵循《周禮·考工記》上面所記載的規制。

《周禮·考工記》記載道:“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西周時期的都城,王宮的左邊是宗廟,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右邊是社稷壇,社稷壇是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即“左祖右社”,今天我們在北京的故宮,也可以看得到這樣的佈局,午門的左邊是太廟,太廟是天子祭祀祖先的地方,午門的右邊是社稷壇,社稷壇是天子祭祀社、稷神祇的地方。西周時期,王宮的北面是市,南面是朝,每朝和每市的面積,為見方百步,所謂“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但是,我們今天到北京的故宮,卻看不到“面朝後市”的佈局了,故宮的北面是景山公園,而不是一個商業街,故宮的南面才有商業街,前門大街就在故宮的南邊。“面朝後市”的格局,什麼時候發生變化的呢?是在隋唐時期。

西漢時期的長安城,遵循“面朝後市”的格局,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在北宮和桂宮的北面,北宮是漢高祖時期修建的,是后妃居住的宮殿,桂宮是漢武帝時期修建的,也是后妃居住的宮殿。北宮和桂宮的南面是未央宮,未央宮的東邊是長樂宮,西邊是建章宮,未央宮、長樂宮與建章宮,合稱“三宮”,中國古代“尚右”,所以,西漢的皇帝居住在未央宮,太子居住在未央宮東面的長樂宮,這也是太子被稱為“東宮”的原因。建章宮也是皇家宮殿,皇帝也會在這裏舉行朝會,西漢的長安城的宮殿規模要遠遠大於比明清北京的宮殿規模。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中國人將買東西稱之為“買東西”,其實就與長安城的東市和西市有關,不過,在隋唐以前,東市和西市是在皇宮的北面,換句話説,妃嬪們居住的後宮的北面,就是一個商業區,人們可以在這裏擺地攤。

秦漢時期,南面是朝,北面是市,隋唐時期改為了北面是朝,南面是市,後世均遵循唐代的這一典章制度。因此,西周至秦漢時期,王宮的前面是可以有市的,不過,市是在北邊,而不是在南邊。隋唐以後,市則是在南邊。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市到底是商鋪,還是地攤呢?我們現在漢語裏的“城市”的“市”,其實就是市場的“市”、早市的“市”最初的市,就是一個地攤。《説文解字》記載道:“市,買賣所之也。”古代的市,是有圍牆的,稱之為“垣”,自古有“日中為市”的説法,如《易經》記載道“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在北宋以前,中國古代的皇宮附近,都有市,而且是“日中為市”,唯一的區別是,隋唐以前的市是在北邊,隋唐以後的市是在南邊。市是流動的商販,俗稱“擺地攤”,所以,才能夠“日中為市”,即每天中午在固定的場所交易貨物。自西周以來,市對於一個城市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古人營建都城,必須有市,所謂“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中國古代的經濟,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生產糧食和布匹,但是,不生產手工業品,日常生活所需之醬油、鹽、鐵均需通過商品交易獲得,正因為如此,所以,古人營建都城,會特別提到“市”。

自古有“日中為市”的説法,但是,我們現在的市,不是在中午了,而是在早上或者夜晚,也稱“早市”或者“夜市”,更多的時候,市指的是商業街上的店鋪,這一轉變發生在什麼時候呢?發生在北宋時期。

北宋以前,皇宮的北面或者南面都有市,但是,商業區與居住區是嚴格分開的,並且人們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交易,比如,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坊與市在空間上是隔絕的,一切商業活動,必須在“市”裏進行,長安城有“東市”和“西市”,東市與西市在皇城朱雀門的東南邊與西南邊,但是,距離皇城有一些距離。因此,唐代的老百姓是不能夠在御街擺地攤的,甚至不能在長安城的居住區擺地攤,只能在東市和西市擺地攤,漢語裏的買東西為什麼叫“買東西”,而不叫“買南北”呢?就是因為漢唐時期的都城有東市和西市。

唐代的長安城,每一個坊有坊門,每一個市有市門,坊門與市門必須定時開門,早上開門,晚上關門,以金鼓之聲為號,若關門之後,有人在坊內和市內走動,要受笞刑二十。夜晚在坊市之內夜行,必須得到官府的許可,因此,唐代的長安城和洛陽城,在夜晚只有執行公務的官員和軍人在走動,老百姓是不能隨便逛街的。

到了北宋時期,中國古代的商品經濟越來越繁榮,坊市隔絕、“日中為市”的城市管理模式,再也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了,於是原先位於街道兩邊的住宅,就變成了商鋪,坊內的城牆也被拆除了,出現了坊中有市,坊市不分的現象。北宋的商品經濟發展到什麼程度?連御街的兩旁都有地攤。

按照儒家經典的規定,中國古代的都城建制,天子是“三朝五門”,諸侯是“三朝三門”,天子的“三朝”是外朝、治朝、燕朝,“五門”是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明清時期,北京的皇宮,太和殿是外朝,中和殿是治朝,保和殿是燕朝,太和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舉行宴會的地方。北京皇宮的“五門”是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和太和門,分別對應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

北宋的皇宮,三朝是大慶殿、垂拱殿和紫宸殿,對應外朝、治朝和燕朝,不過,北宋的皇宮受到汴梁城地理環境的制約,沒有嚴格按照“三朝五門”的規制來營建,《宋史》記載道:“雍熙三年,欲廣宮城,詔殿前指揮使劉延翰等經度之,以居民多不欲徙,遂罷。”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朝廷想擴建皇宮,但是,汴梁城的居民太多了,且不欲遷徙,遂沒有動工。

北宋的皇宮,大慶殿相當於太和殿,朱雀門相當於大清門,宣德門相當於天安門。北宋皇宮的正門是宣德門,明清皇宮的正門是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北宋皇宮,宣德門與朱雀門之間的主幹道是御街,宣德門至州橋,是御街的北段,州橋至朱雀門是御街的中段,朱雀門至南燻門是御街的南段。明清的皇宮,天安門至正陽門,相當於御街的北段,正陽門至永定門是御街的南段。御街,顧名思義,就是皇帝出巡的主幹道。

北宋的皇宮,宣德門往南,御街兩旁的建築是景靈西宮、都進奏院,都進奏院的西邊是開封府,包拯辦公的地方就是開封府,開封府其實離皇宮很近,都進奏院的東邊是大相國寺,我們在電視劇裏經常看到的大相國寺,其實離皇宮也很近,總的來説,宣德門往南至州橋這段御街,兩邊的建築都是北宋的府衙和大臣、貴族的宅第,但是呢,老百姓居然可以在這條御街上擺攤,如《東京夢華錄》記載道:“坊巷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餘步,兩邊刀御廊,舊許市人買賣於其間。”清晨,早市的小販,甚至可以叫賣。

州橋往南直至朱雀門,是御街的中段,這裏是北宋著名的商業街,街道兩旁非常的繁華,店鋪一個接一個,州橋附近還有“州橋夜市”,朱雀門至南燻門,也是繁華的商業街。

北宋御街兩邊的人行道,稱之為“御廊”,皇宮的正門宣德門往南,就可以擺地攤了,老百姓可以在御廊上做買賣,由於這裏是汴京的黃金地段,故而,市口非常好。到了宋徽宗政和年間,宣德門至朱雀門兩邊的御廊,不能做買賣了,御街的中心幹道也不準行人步行或騎馬,行人只能從御廊下走過,宣和年間,御街的兩邊還種植了桃樹、杏樹、李樹和梨樹,每到春天,“雜花相間”,猶如錦繡一般,非常的漂亮。

宋徽宗時期,北宋的皇宮門前,不允許商販擺地攤了,御街的主幹道,也不允許行人騎馬或走路,只有得到朝廷的允許,人們才可以在御街的主幹道上騎馬或者步行,一般來説,只有一定品級的官員才享有這樣的榮譽,新科進士金榜題名時,皇帝會賜宴,宴會過後,新科進士可以在御街上騎馬,這是讀書人的榮耀,所以,《女駙馬》裏才有“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的説法。

北宋時期,御街在冬至到元宵節的這段時間,仍然向普通民眾開放,《水滸傳》裏有李逵在元宵節大鬧東京的故事,宋江、柴進、燕青等人在元宵節借賞燈的機會,與名妓李師師相見,希望藉助李師師的力量,與宋徽宗取得直接聯繫,獲得朝廷的招安,但是,李逵卻不知其中的緣故,以為宋江、柴進與李師師會面,只是為了與美女喝酒的,於是就大鬧東京,壞了宋江的好事。《水滸傳》裏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裏面的場景,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中國古代,商品經濟最繁榮的朝代是宋朝,北宋皇宮宣德門南邊的御街上都可以擺地攤,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但是,南宋皇宮附近的商貿區是在皇宮的北面,而不是在南面,南宋的御街是從南向北的,而不是從北向南的,皇宮的北門是和寧門,和寧們往北的御街兩邊,是六部、樞密院、三省、太廟、都進奏院,過了都進奏院,才開始有商鋪。和寧門的北邊是朝天門,過了朝天門,御街兩邊的商鋪越來越多了,這裏是南宋最繁華的街道。

明清時期,皇宮的正門是天安門,天安門至大清門的御街兩邊,是沒有商鋪的,御街的兩邊是千步廊,這裏形成了一個封閉的廣場,千步廊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大清門至正陽門,也沒有商鋪。明清兩代的商鋪,在正陽門前面的大街上,也稱“正陽門大街”,民間俗稱“前門大街”,這裏是當時北京城最繁華的商業街,我們所熟知的“大柵欄兒”就在這個範圍之內,明清時期的讀書人,進京參加科舉開始,就住在前門大街兩邊的會館內,因此,明清時期的老百姓,是可以在正陽門大街上擺地攤的。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古代,只有北宋時期,人們可以在皇宮的正門宣德門前面的大街上擺地攤,秦漢時期,人們可以在皇宮北面的東市、西市擺地攤,唐代以後,東市和西市到了皇宮的南面,不過,坊市是隔絕的,住宅區與商業區嚴格區別了開來,而且是“日中為市”,北宋之後,坊市隔絕的狀態被打開,人們甚至可以在御街的兩旁擺地攤,形成了早市和夜市,商業不再侷限於中午,到了明清時期,人們也可以在御街上擺地攤,住宅區與商業區也並不嚴格區分,不過,與北宋時期相比,市(商業街)的位置南移了,在正陽門的南面,形成了繁華的正陽門大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57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安門廣場能不能擺地攤?中國京城地攤經濟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