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9月7日,在全國大學生開學之際,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與前乒乓球運動員、乒乓球大滿貫得主鄧亞萍做客北京體育大學,通過對談方式,為2000餘名大一新生帶來了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

對談圍繞“大學生成長與體育競技精神”主題展開。在約90分鐘時間裏,兩人探討了體育精神的內涵,也就如何走出低谷、從零開始,如何對抗不確定性、保持終身競爭力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涉及大學生學習、成長的方方面面,既有人生方向指導,也有切實可行的建議,希望為大學生全方位指點迷津。對談由新東方大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考研規劃師董仲蠡主持。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俞敏洪與鄧亞萍為大學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體育精神是什麼

“同學們,大家喜不喜歡體育?覺得體育是不是特好玩、特來勁?你們是不是特想贏?”作為曾在14年間斬獲18個世界冠軍的女乒運動員,鄧亞萍對體育精神的闡釋卻十分直白,“好玩、競技、想贏、想證明自己、想體現自己的價值,這就是體育精神。”

不過,若想體驗勝利的喜悦,必須要經歷身心的磨鍊。“磨鍊我們身體的時候不算痛苦,但磨鍊我們心智的時候極其痛苦,因為體育是需要面對輸贏的,而且不僅要面對對手,還要面對自己,當我們受挫時要敢於剖析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的不足,勇於戰勝那個最不好的自己,即使這樣,可能明天還會輸,後天接着輸,但是你仍然在不斷挑戰自己承受力和底線,最終成就更好的自己。”鄧亞萍説,這就是體育的意義。

同樣熱愛體育運動的俞敏洪,也道出了他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個人重視體育,可以強身健體,排解壓力;國家重視體育,則能夠提振民族精神,增進民族團結,為國家繁榮發展帶來精神上的推動力。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俞敏洪與鄧亞萍對談)

從零開始的秘訣

在體育精神的驅動下,曾連續8年世界排名第一的鄧亞萍,卻在24歲最鼎盛的階段毅然選擇退役,完成了從運動員到劍橋博士的華麗轉身。作為教育行業領頭雁的俞敏洪,也曾在求學、創業和事業發展中經歷無數坎坷,不斷突破自我,奮力向前。

面對接連不斷的挑戰,如何從零開始,迎接未知?兩位“過來人”向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鄧亞萍分享了曾經在奧委會工作時,因不懂英語而處處碰壁的故事,巨大的挫敗感驅使她下定決心學好英語。而當她坐在高手如雲的清華大學校園裏,卻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時,“找不到立足之地”的窘迫感再次襲來。但最終,她憑着運動員生涯中積累的自信和不服輸的精神,在經歷一番心理掙扎後,摸索出了從“聽”切入英語學習的方法,並逐漸在口語交流中建立起對英語的興趣。“我堅信有一條,任何事情從現在做都不晚。”鄧亞萍説道。

俞敏洪則強調了人生志向和目標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二者含義並不相同,人生的目標是有限的,但志向是無限的,“志向是希望自己越來越好,希望有一個火熱的生命,希望度過一段充滿激情的歲月。”志向是由一個個具體的目標組成的,目標可以從打好第一個球開始,也可以從學好第一個英文字母開始。每天保持進步,每天都過得“合算”,長此以往,生命就有巨大的張力,推動你實現目標,走向成功。

此外,俞敏洪還用自身經歷告訴同學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失敗,而一個人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不放棄,就是走向下一個台階最大的資本。他提出兩點建議,“當沒有走到絕境的時候,你必須沿着你的既定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當你判斷這條路徹底走到了絕境,已經不能再走了,要有拐彎以後繼續勇往直前的能力。”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俞敏洪分享人生經驗)

給大學生的建議

對於大學生而言,如何將寶貴的四年時光過得有意義?兩位嘉賓也分別給出了切實的建議。

鄧亞萍建議大學生打開自己,“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在學好專業知識之餘,建議同學們走出書本,去了解世界,瞭解社會,不斷突破舒適圈,體驗陌生的領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自己的瞭解,才能有底氣走得更加長遠。具體方法上,可以多和同學交流,也可以利用網絡,旁聽名校的公開課。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鄧亞萍寄語大學生)

俞敏洪進一步表示,大學是探索人生方向的開端,大學生要在拓展視野的基礎上,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並且堅持下去,把它變成自己終身事業的基礎,這一點非常重要。此外,他還建議學生們廣交益友;多開展實習和社會實踐,感知中國和世界的變化;同時廣泛涉獵書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為抓住機遇創造條件。

此外,俞敏洪還用自己大學時通過背單詞“彎道超車”的經歷,分享了建立自信的秘訣——“單點突破”,找出身上最強的地方,把它展示出來,發揚光大,在此過程中收穫的自信,將成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北京體育大學大一新生和全國19所高校學生代表觀看“開學第一課”)

如何應對不確定

不止是在大學階段,人生時時處處存在着不確定性,以及相伴隨的壓力和考驗。怎樣提升自己,去應對這種不確定性呢?

鄧亞萍談到,要想提高實力,功夫在平常。把平常每一堂課上好,把每一天過好,最終結果一定是好的。“就像我們比賽一樣,比賽是有時間限制的,終究有一個輸贏,為什麼要考慮這個結果,而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你的每一個當下呢?”鄧亞萍用兩次中途遭遇“意外”,最終化險為夷的比賽經歷,給大學生提出建議: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每件事,把計劃做細,按照計劃不打折扣地執行,最終把自己的能力、實力和心力鍛鍊得無比強大,去應對各種未知的挑戰,同時用最快的速度去應變,這樣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也建議學生們“Think big and do small”,即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要想辦法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宏大,想象自己人生的無限可能,同時要時刻謹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外,還希望大學生“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不要固守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要保持“求知若飢,虛心若愚”的狀態,大量吸收新知,“讓年輕的頭腦變成一片風景秀麗的海洋,而不是一條只往一個方向流的溪水”,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接踵而至的挑戰,擁抱更加開闊的人生。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學生記錄聽課收穫)

據悉,本次活動為“感謝恩師,你我同行”大型公益活動公益講堂之一。活動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導,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新東方大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承辦。除支持活動舉辦外,新東方大學生學習與發展中心還為北京體育大學捐贈了價值50萬元的教學資源,包括名師講堂、諮詢服務等,力求為大學生學習與成長提供多方面支持。

激勵與支持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是新東方始終堅守的使命。除不斷升級面向大學生的教育服務外,新東方還堅定地為大學生開展各項公益活動,截至目前已為全國大學生開展公益勵志講座千餘場,並連續16年開展“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活動,持續激勵大學生奮發有為,自立自強。(圖文:新東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2 字。

轉載請註明: 俞敏洪對話鄧亞萍,為大一新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