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網站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雙減”決策部署,教育部圍繞機構資質審查、收費行為規範、預收費資金監管等關鍵環節,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台應用為手段,進一步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引導其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機構資質審查方面,按照“雙減”文件,指導各地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培訓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截至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監管與服務平台監管,其中9.52萬家機構通過了資質審核,資質審核完成率達到87%。規範收費行為方面,指導各地嚴格落實培訓收費要明碼標價、收費項目與標準公開公示、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培訓收費時間跨度不得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等收費要求,組織開展排查整治,保護學生家長合法權益。近期,各地對核查發現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規範收費行為問題逐一進行了整改。預收費資金監管方面,各地已有9.34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按照監管要求採用銀行託管或風險保證金方式,對培訓預收費實行監管,納入監管的機構比例為85%。
下一步,針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市場面臨機構主體數量多,培訓項目多的實際情況,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舉措,指導全國深化治理工作開展。在全國部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起底式核對工作,摸清機構底數,建立管理台賬,全面規範管理。常態化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行為日常檢查,不斷規範機構收費行為,加強預收費資金監管,防範“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