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男孩痴迷做飯,媽媽崩潰了:他數學才得一分!
前一段時間,浙江衢州的12歲男孩給媽媽做飯的視頻挺火,引來了很多家長的羨慕。
很多網友都説:這樣的孩子給我來一沓!
然而,杭州的一位媽媽,卻因為兒子沉迷做飯苦惱不已。
瞭解得知,她的兒子從三年級時開始痴迷於做飯,已經堅持給爸媽做飯3年,每天為了改變菜式花樣,可謂絞盡腦汁。
按理來説,孩子喜歡做飯並不是一件壞事兒。可是隨着時間變化,媽媽發現孩子放學之後也不做作業了,只顧着研究菜譜,甚至會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做菜研究中……
廚藝日漸提升,學業卻直線下滑,有一次考試數學只考了1分……爸爸媽媽用了各種方法補救,但效果甚微。
最後諮詢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醫生,在醫生的引導下,孩子才慢慢意識到了興趣是什麼,明白了學業是興趣的基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有更多的發展可能。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應當以鼓勵為主,特別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可能是他以後的一技之長。
但是不管興趣是什麼,學業都是基礎,尤其是對於低幼齡孩子而言,不能只顧興趣而荒廢學業,本末倒置,只有打好地基的孩子未來才能走的更加長遠。
而且,只有讓孩子在包容和鼓勵中感受到被愛與被尊重,孩子才有可能朝着家長的期望慢慢前進。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的認識興趣,更好的平衡孩子的學業和興趣呢?咱們往下看????
壹
興趣愛好是孩子成功的金鑰匙
在英國,有一位看門人,因為其“磨鏡片”的興趣愛好,不僅令他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還能享譽世界。這個人便是被稱為微生物學開拓者的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小的時候,接受過一些基礎教育,但是由於家境貧寒,最後只能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當了一名學徒,學徒生涯結束後他便回到了家鄉,成為市政廳的一名看門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口中得知了磨製放大鏡的事情,對此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自己尋找玻璃耐心地磨起了鏡片,在隨後的日子裏,列文虎克雖然換了幾個工作,但是他對於磨製鏡片製作放大鏡的興趣從來沒有降低。
最終,在朋友格拉夫的勸説下,他用自己製作的第一台顯微鏡發現的奇妙世界發表了論文《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這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轟動,而顯微鏡的出現也為人類開闢了一片嶄新的科學研究天地。
從列文虎克的事例來看,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一件好事情,可能不是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都可以創造斐然成就,但是這些愛好可以拓展孩子的視野,成為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支柱。
一個積極的興趣愛好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生活充實,感覺到人世間的美好,繼而促使他們熱愛生活,珍惜時光。
貳
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
用專業知識幫助孩子認清現實
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很多孩子都迷戀上了電子競技遊戲,再加上隨着職業競技比賽的增多,很多孩子產生了想要成為一名職業電子競技選手的想法。
有一些孩子,可能僅僅因為打遊戲技術好一點,便憑一腔孤勇,誓要成為一名職業選手。
小帥便是其中一員,平時沉迷遊戲還患有自閉症,父母花費了幾十萬元治療也是收效甚微。
父母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對遊戲如此痴迷。最後無奈之下,他們把孩子送進了一所電競勸退學校,很多如小師一般的孩子都能在這裏認識到自己與職業選手的差距,迴歸現實,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後,小帥慢慢地對自己的遊戲水平產生了質疑,不再盲目自負。
終於有一天,小帥不僅對電子競技有了清醒的認識,還願意主動和父母説話了。最終,在父母的積極配合與引導下,小帥的自閉症也有所緩解,最終成功迴歸課堂。
小帥的事例告訴我們:興趣愛好作為生活的調劑本無可厚非,但若要長遠發展,需要契合孩子的天賦與能力,不能盲目分跟風或盲目自信,要讓孩子認清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叁
如何平衡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學業
父母是關鍵
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説,學業才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對於孩子來説,興趣愛好才是他們的快樂來源。父母若一味的強迫孩子以學業為主,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興趣愛好上,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但是也要告訴孩子任何興趣愛好的基礎都是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家長可提一些有效有益的建議啓發孩子去思考。
另外,心理學家曾經説過,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痛苦”,需要在前方設置“快樂”,這樣擁有期待的東西才會不那麼痛苦。
父母也可以為孩子設置快樂的獎勵,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基於孩子積極的引導。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