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晁定波教授治喪小組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晁定波,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9月19日0時08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5歲。
晁定波先生祖籍江西進賢縣,1936年10月11日出生。1951至1953年先後在西南軍區第七步兵學校、西南軍區教導團、西南軍區司令部氣象處氣象幹部訓練班學習,1953至1956年在海南軍區那大氣象站擔任觀測員,1956至1961年在武漢測繪學院天文大地測量系學習,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武漢測繪學院天文大地測量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任助教,1975至1982年在武漢測繪學院大地測量系任講師,1982至2000年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先後任副教授、教授,2000年後一直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任教授。1982至1984年及1994年先後兩次公派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地測量科學系作普訪及高訪。1990至1997年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動力大地測量部級重點實驗室主任。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晁定波先生長期從從事幾何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及地球物理大地測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該領域著名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為我國橢球大地測量學、整體大地測量學、地球重力場和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二十世紀80年代致力於整體大地測量學、地球重力場理論和方法研究,導出了四維整體大地測量重力向量觀測方程,建立了整體大地測量的虛擬點質量模型;參與了我國天文重力水準的佈設,大地基準建立等任務;深入研究了構建地球重力場模型和精化大地水準面的方法,參與研製了適合我國局部重力場結構的WDM地球重力場模型系列,建立了當時我國階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場模型WDM94和WDM2001。二十世紀90年代初,參加並撰寫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大地測量發展戰略”調研報告,提出大地測量學科與相關地球學科交叉發展的方向;首次提出聯合形變、重力和地震面波研究地球物理參數的概念和模型,並建立了聯合點質量模型和有限單元法求解動力學參數的理論模型,指導用GPS觀測反演活動斷層參數的研究。二十一世紀初,首次提出陸海大地水準面拼接問題和數學模型,是研製中國2000似大地水準面數值模型的主要成員之一;在局部重力場逼近理論研究中,參加了我國全國和多個省市大地水準面的精化工程,建立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準面數值模型可將GPS大地高轉換成海拔高,從而代替繁重的幾何水準測量;在衞星測高學領域作了大量基礎性研究工作,積極推動衞星測高技術在大地測量學和海洋學交叉融合;主持多項衞星重力研究課題,深入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為我國發射衞星重力計劃提供了理論依據。
晁定波先生科研成果豐碩,先後合作出版《地球重力場逼近理論與中國2000似大地水準面的確定》、《衞星跟蹤衞星測量確定地球重力場的理論和方法》、《相對論與相對論重力測量》、《超高階地球重力位模型確定的理論與方法》、《數字地球與測繪》等學術著作6部,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或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獎勵,為我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晁定波先生是我國早期推動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和地球物理交叉研究的學者,作為核心成員主持創建了包括本科和博士學位在內的有學科交叉發展特色的地球物理專業。曾多次參加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並作大會報告,成功發起並組織籌辦在我校召開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次受邀參加國際大地測量特別研究小組成員,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在國際學術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晁定波先生熱愛測繪教育事業,從教近60年,為我國大地測量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傾注了畢生心血,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骨幹人才。他治學嚴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受師生愛戴。他先後主編《橢球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原理與方法》等經典教材,並在我國測繪高等院校廣泛使用。主講《橢球大地測量》、《物理大地測量》等專業課30多年,他淵博的知識,循循善誘的講授、流暢清晰的板書、和藹可親的態度深受學生喜愛,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