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天急劇變化的外部商業環境,許多企業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可是雖然公司高層大力推動創新,但實際上公司內部創新仍舉步維艱,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所謂創新,不管是公司的產品、技術還是內部流程,都是針對原來的問題。也就是説首先要把問題暴露出來。
但許多國內的企業缺乏一種相互信任的文化。管理人員總是擔心員工在偷懶、混日子,而員工則認為管理層脱離實際,老是瞎指揮。管理層和員工相互猜忌,但又心照不宣地不把話點穿。
但這其實不是國人獨有的問題。在理論界,這個被稱為“單邊控制模式”,是大多數人類(尤其是聰明人)普遍的問題,無關國籍、人種。
不過,西方企業很早就開始解決這一問題,和我們許多企業採用的“領導”模式不同,他們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主張運用“引導”的方式來替代傳統的“領導”模式。
一旦建立了“引導”的環境,團隊成員就會真正打開自己的心扉,共同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環境。他們會開始建立共同的目標,並在工作中相互激勵去完成這個目標。
遇到工作中可能的失敗,兩種模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態度,從而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引導”環境下,我的想法遇到了問題,我當然要竭盡全力把問題解決。而在“領導”模式下,領導給出的想法遇到了問題,我首要的事情是留下證據,保護自己,千萬不要背上責任。
對創新工作而言,必然會遇到大量的失敗。因此企業運用哪種模式管理,就成為成敗的關鍵了。
我們的“單邊控制模式”靠自己非常難發現並解決,因此國外創新企業往往用一個專業的職位:“引導師”來糾正這個問題。
所謂“引導師”,根據聯合國訓練所CIFAL中心的定義,“是創建一個相互信任的文化環境,利用團隊動力,按照一定的流程,有技巧地運用協定目標、計劃、問題、肢體語言、環境設置、衝突處理等多種方法,通過’內在激勵’激發團隊成員,從而促進形成有價值的想法或行動。”
引導師雖然重要,但引導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仍需要整個團隊集體掌握。“引導師”要得到團隊的認可,保持實質性中立,且沒有任何實質性權力。決策不是“引導師”做出,而是在“引導師”幫助下由團隊自己做出正確的決策。
因此不僅是引導師,整個團隊也要了解、認可並學習引導的知識和方法。只有團隊成員意識到許多問題不是由別人,而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這樣才可能形成真正建立在信任環境上的創新文化。
聯合國訓練所CIFAL中心推出的“UCF引導師”培訓體系已經由QGENIUS(環球培訓下屬線上平台)正式引入中國。這一課程體系的優勢是內容全面,不僅涉及到引導的流程和方法,還包括系統思考、肢體語言解讀等高級別內容,並且提供了線上學習課程,企業可以用很小成本迅速消除創新的關鍵阻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