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中國人出國,從官員領導到平民百姓,都是很再平常不過的事。
但如果把時光倒回一百五六十年前,普通中國人出國、出洋卻極不可能,連朝廷官員出國也是驚動四鄰八方的大事。
鴉片戰爭之後,隨着大清帝國國門不斷洞開,與西方但交往開始日益增多。光緒二年(1876年),清廷命福建按察使郭嵩燾為出使英國大臣,使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駐外使節。
在此前十年的同治五年(1866年)春,清朝廷曾應英國人赫德辦婚禮邀請,派“總税務司”文案(秘書)斌椿率考察團出訪。
63歲的斌椿在英國旅遊了一個多月,隨後又訪問了荷蘭、漢堡、丹麥、瑞典、芬蘭、俄國、普魯士、漢諾威、比利時等地,半年裏乘坐輪船19次換乘火車42次,行程9萬里以上。
斌椿回國後,在日記中寫道:“中華使臣,從未有至外國者,此次奉命遊歷,始知海外有如此盛景。”
他把此行訪問的成果:一本日記本交給了朝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得到的回答是:將會抄呈給皇帝和太后御覽。後來就沒有了下文。
這位斌椿不懂英語,也不瞭解外國思想制度。他隨行所記載的日記多為浮光掠影,且“偏重於海程、宴會,因無影響於國內”,一直不為歷史學家所重視。
由於滿清王朝多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直到晚清,朝廷官員也不熟悉外交事物,更不瞭解外國風俗。在對外交往中,包括李鴻章在內的許多官員出了諸多“洋相”,成為晚清歷史中令人捧腹的笑料。
清末陳贛一在《睇向齋聞見錄》記載:
曾任清廷御前大臣、皇族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的禮親王世鐸,年邁昏庸,不識時務。其子侄輩有從歐洲遊歷回來者,世鐸見面後問道:“洋鬼子的國家也下雪嗎?”聽者掩口而笑,回答説:“中國與外國同處一個天地之間,所以都有風霜雨雪。”世鐸聽後默然閉目無語。
光緒年間,西班牙派使臣來到中國,請求與中國締結新約。軍機大臣王文韶聞訊,竟勃然大怒罵道:“日本人又來胡鬧。”在王文韶那裏,西班牙如何變成了日本呢?
原來,那時候人們將西班牙翻譯成“日斯巴尼亞”,不瞭解國外情況的王文韶將它與日本國名弄混淆了。
軍機處某章京見此忙解釋説:“日斯巴尼亞是歐洲的西班牙國,並非亞洲的日本國。”
王文韶卻板起臉來説:“你怎麼知道這不是日本人有求於我朝,恐怕我不答應而故意改個國名矇混呢?即使按你説的那樣,西班牙又稱為日斯巴尼亞,可以一國兩名,安知日本就不能一國兩名呢!”説得這位軍機章京哭笑不得。
當時,固步自封的國人很難接受西方事務。清朝第一個出使英國的郭嵩燾,曾被家鄉人罵成“鬼”。而第一個以中國欽差名義出國訪問的,居然是個名叫蒲安臣的美國人。
在史料記載中,清廷第一個駐英國公使郭嵩燾的副使劉錫鴻,人品比較惡劣。他在國外不僅拿無知當氣節,還時常打郭嵩燾的小報告,搞窩裏鬥。
據《清人逸史》記載,劉錫鴻在駐法國期間,常常穿上大清的服裝,迎風站在城市的橋上招搖。隨從人員覺得他行徑不妥而規勸,惹得劉錫鴻大怒説:“你等不知翁意,欲使外邦人瞻仰天朝人物爾。”實在可笑之至。
有著名佛學家之稱的楊文會,在清代外交家曾紀澤擔任駐英法兩國公使時,受命擔任參贊。
楊文會帶着兒子一道去國外赴任,想讓兒子在外面留學,他自己則對於洋人“奇技物件”特別感興趣。照相機、地球儀、天文望遠鏡等東西,只要讓他看見,就會買了回去鼓搗。
喜歡洋玩意的楊文會,剛到英國之時發現住所的牀頭櫃下面,有一個繪花帶蓋的搪瓷罐子,卻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出於自尊也不好意思詢問。
在英國住了一段沒時間,覺得還是吃不慣英國飯菜。於是,楊文會約幾個隨員湊起來,買菜做了一道中國的一品鍋,裏面魚、肉、菜什麼都有。對於老家安徽的楊文會來説,一品鍋絕對是一等的美食。
但做好了之後,沒有合適的器皿來盛,楊文會忽然想到了房間牀頭櫃下的那個大個的搪瓷罐子,於是就拿來使用起來。如此這般,他們開心地吃了好幾次。
一天,揚文會想,這中國美食,也應該讓使館的英藉男女僱員也來嚐嚐。
結果請客那一天,幾個英國女人看到這些美食裝在四五個大花罐子裏,一個都不肯上桌動手吃。仔細詳問,才知道揚文會他們用來裝一品鍋的罐子,原來是英國人的痰盂···。
據説,這笑話鬧出來之後,豁達的楊文會還特意請人在痰盂裝的一品鍋前照了一張相,也沒有忌諱別人怎麼説,大家還互相以此打趣。
1896年,慈禧太后派李鴻章為特命欽差大臣,出席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與沙俄國商籤《中俄密約》,還應邀訪問德、法、英、美、加等國,會見了各國元首和政要。這是19世紀清政府派出的最高級別外交使團。
這位李中堂大人此次出訪,是晚清最受全世界矚目的一次外交活動。可他因為不懂得也不注重外交禮儀,在國外留下不少笑柄。
有史料披露:1896年3月,李鴻章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慶典時,俄皇后向李鴻章伸出手來行吻手禮。可李鴻章不懂吻手禮,以為皇后在向他索要禮品,急忙將慈禧太后送他的一枚鑽戒放在皇后手上。皇后詫異地將戒指戴上,趕忙説了聲“謝謝!”,並再次伸出手來。李鴻章覺得這皇后太貪心,一時已無物可送,只好愣愣地站着,情形十分尷尬。
此後在英國赴女王御宴時,主人先端上來熱咖啡款待。因為杯中咖啡太燙,李鴻章便隨手將其倒入小碟,一口一口從容吸飲。座中賓客見此無不竊笑。女王為不讓李鴻章難堪,便也將咖啡倒在小碟內,陪李鴻章一塊喝。
又一次,宴席中有一道烤雞。按照英國餐桌上的禮儀,要先用叉子按住,再用餐刀切割,之後再用刀子摁住,用叉子戳來吃。李鴻章哪懂西餐這一套,他竟然按照老家傳統,一把將烤雞抓起,準備先掰個雞腿吃。賓客愕然,但出於對李鴻章尊重,也只好照他的樣子用手抓起來吃上了。
李鴻章每到一個國家,見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常會拉着對方詢問:你多大歲數,收入多少。在西方,這兩個問題都屬個人隱私,打聽詢問很不禮貌。
隨行的下屬無奈,不得不提醒李中堂大人:西方人很忌諱這兩個問題,您就別問了。李鴻章卻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在英國一個工廠參觀時,他問工廠老闆:“君統領如許大之工廠,一年所入幾何?”廠老闆搪塞道:“我除了工薪別無收入。”
哪知李鴻章窮追不捨,指着工廠老闆手上的鑽戒問:“然則此鑽石從何而來?”弄得老闆不知所措。這事被登上報紙,在歐美傳為笑談。
更有記載説,李鴻章看望已故老友、英國在華洋槍隊隊長戈登家屬時,戈登後人將一隻名貴的寵物狗做禮品贈送給了他,以增進友誼。數日後,戈登家屬收到一封感謝信:“感欣得沾奇珍,朵頤有幸。”
原來,李鴻章竟然命人把寵物狗當作美食燉肉吃了。戈登家人聞此,驚訝得説不出話來。
1905到1906年,晚清朝廷委派五大臣分兩路出洋考察憲政。考察的官員在國外也鬧出了不少笑話。
諸如:閩浙總督端方、禮部尚書戴鴻慈曾到美國加利佛尼亞大學演講。按慣例,演講時都是一人登台,而他們兩人竟然一同走上了台,令在場師生都瞪大了眼睛發懵。
更沒想到,兩位大人在台上還互相謙讓不止。端方説:“請老前輩先發言。”戴則説:“老兄常同洋人辦交涉,懂規矩,您請發言!”
這戴大人站左,端方站右。端方説一句,翻譯才翻譯完,端方立即就問戴鴻慈:“老前輩,對不對?”戴點頭:“對!對!”端方的演講大概一百多句話,也問了戴數百次“對不對?”戴也數百次回答“對!對!”
有美國學生奇怪地問中國同學:我們歐美的演講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地上台演講,你們中國人演講,怎麼同時發言啊?被問的中國同學也無言以對。
宣統元年(1909)攝政王載灃掌權後,任命其弟載洵為籌辦海軍大臣,派他赴歐美考察海軍建設情況。
載洵一行到華盛頓參觀了海軍以及各製造廠後,美方海軍當局想請這個中國皇帝的叔叔講幾句話。載洵貝勒推辭不下,環顧四周只擠出了兩個字:“很好!”就再不作聲了。
尷尬之際,多虧身邊翻譯腦子靈活,他急忙把載洵的講話翻譯為:“貴國的海軍陣容龐大,訓練有素,非常精良,完全符合一個大國風範啊,我非常欽佩!”美國人聽了這番稱讚,感到相當滿意。
據説,在正規場合講話不多的載洵,在紐約喝起花酒來卻相當活躍,且醜態百出。一次醉眼迷離之時,強拉住美國妓女的手硬要揣給她一大疊鈔票。眾目睽睽之下,該妓女不敢接受,一再扭捏推辭,弄得場面相當狼狽。
這一幕被人爆料給了美國報紙,第二天,報紙予以繪圖形容報道,使載洵給大清皇家丟盡了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