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韋神”:鼓勵大家不“躺平”的最好例子

文/易之(媒體人)編輯 丁慧 實習生 唐傑婧 校對 吳興發

這兩天,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火了。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接受採訪時,手提饅頭、懷抱大容量礦泉水,配合迷離的眼神、蓬鬆的頭髮,像極了一個醉心數學、不修邊幅的天才。他顯得復古且另類,非常吸引眼球。

北大數學天才“韋神”:鼓勵大家不“躺平”的最好例子

▲韋東奕接受採訪。圖源/網絡視頻截圖。

隨後他的學術成績被挖了出來,大家發現他就是數學王者。參加過在西班牙和德國舉辦的第49屆和第50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別獲得滿分,然後順利被保送到北大。大學期間,華羅庚金獎、陳省身金獎、林家翹金獎等等獎項均被他收入囊中。

他的解題方法被稱為“韋方法”,比標準答案還簡潔、速度奇快;他的講課內容據説北大老師也經常不能理解;北大數學課堂上甚至有傳説,不會的題目問老師,老師不會的問助教(韋東奕),助教不會的那就是題目錯了……在數學界,他也被尊稱為“韋神”“青年教主”。

北大數學天才“韋神”:鼓勵大家不“躺平”的最好例子

▲韋東奕簡歷。圖源/北京大學官網截圖

網絡還有很多關於他生活的日常,讓他的形象不斷地豐滿起來。他覺得純淨水的製作過程污染環境,常步行10多分鐘去教學樓接開水;他覺得空調浪費電,於是將遙控器束之高閣;他甚至覺得開燈浪費電,於是經常躺在宿舍的牀上,在黑暗中思考數學……

韋東奕之所以爆火,是因為很符合社會一種理想的學術期待,即保持一種純粹的學術追求,對身外之物雲淡風輕。

當輿論對“饅頭”“大瓶裝礦泉水”這些意象倍感好奇的同時,他或許根本從未注意,那本就是自然不過的生活習慣。畢竟,學神的眼睛裏可能只有公式。他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上的堅持,但這種略帶“奇葩”的堅持不乏可愛,背後也有着價值觀的支撐。

總之,韋東奕在當代的我們常見的學術羣像中,很有一種“返璞歸真”之美。近些年來,“精緻利己主義”成了一種對某些學者的評價,學術醜聞也不鮮見。

而韋東奕,似乎讓我們看到一種學術從業者本應有的狀態,那種純粹與質樸,更像是大學本質意義的迴歸。而這些,在輿論視野裏恐怕已是一種稀缺之物,也是今天急需強調之物。

超高天賦與外在形象的反差,實在也很符合一種“天才敍事”,而這種敍事其實我們也不陌生,曾經全國知名的陳景潤也是這樣的。

當然,時代不同,韋東奕的命運也要順利很多。2014年北大本科畢業,2018年就獲得了北大博士學位,2019年12月之後留校,擔任助理教授。他的學術生涯應該説是起點很高了,他有很大機會獲得更大的學術發展,“韋神”的傳説大概率將會續寫。

網友對於這類天才,總是愛用凡人的視角打量一番。比如情商高不高、生活能不能自理、這個形象找不找得到女朋友之類。

其實這種擔心沒必要,不要總想着把天才拉到凡間,用芸芸眾生的生活閲歷去規訓他。對於一種天才型學者,還是希望他能夠保持一種學術意義上的純粹,繼續追求皇冠上的明珠,而非急匆匆地用平凡視角來解構他。韋東奕,更適合的形象,依然是個醉心學術、心無旁騖的攀登者。

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學術共同體能夠珍惜這樣的人才,給他更大的發展空間。畢竟,中國基礎數學研究依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希望有着純粹學術追求的年輕學者,可以獲得更多的人生機會。

有網友這樣評價:韋東奕,才是鼓勵大家不“躺平”最好的例子。韋東奕身上凝聚的專注、堅持與信念,值得成為一種“正能量”,去鼓舞更多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6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數學天才“韋神”:鼓勵大家不“躺平”的最好例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