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召開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

清華大學召開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

11月19日-20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的“清華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受疫情影響,本次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不同國家、地區20餘家單位的學者與中心師生共同參會,線上聽眾約800餘人次。

中心主任黃德寬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清華簡的公佈推進了當代人文學科的發展,體現了出土文獻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促進了對中國學術史的深刻反思。希望通過本次會議,海內外學者能對相關問題開展深入的交流研討。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會以虔敬的態度對待學界的不同意見,不斷提高清華簡的整理和研究水平,深入發掘清華簡藴涵的重大價值,並期待有更多不同學科的學者關注和參與清華簡的研究。

在第一天的會議中,香港恆生大學中文系張光裕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陳致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顏世鉉副研究員、吉林大學吳振武教授、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劉釗教授圍繞據摹本復原楚簡文字、董同龢先生所倡導的訓詁學方法、人工智能技術在古文字學上的應用、清華簡《五紀》疑難字詞等主題開展研討。

與清華簡有關新材料的公佈也是本次會議的亮點。2020年10月出土於荊州棗林鋪造紙廠戰國楚墓中的《吳王夫差起師伐越》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七)》中的《越公其事》是同一文獻的不同抄本,這一科學考古發現,為確定清華簡是戰國古物再添一新證據。荊州博物館考古所趙曉斌副所長為大家介紹了這一新材料。在對比兩個文本異同的同時,從補缺、編連、篇題諸方面,借《吳王夫差起師伐越》檢驗了清華簡《越公其事》整理工作的得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尤鋭(Yuri Pines)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小寺敦副教授對《越公其事》進行了討論。

20日的會議內容主要與已發表的清華簡有關。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陳偉教授、鄭州大學季旭昇教授、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顧史考(Scott B. Cook)教授、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黃冠雲副教授、中國孔子研究院劉光勝教授圍繞此前清華簡公佈的《禱辭》《邦家之政》《説命》《筮法》等文獻展開研討。鄭州大學黃錫全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王志平研究員、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董珊教授相繼發言,討論了與楚幣、疑難字詞如“免”“緼韍”等問題。最後,佛羅里達大學藝術史系來國龍副教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鄧佩玲副教授就《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十)》所載《四告》有關字詞的釋讀發表了意見。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自2008年入藏清華大學以來,備受學界矚目。它重現了先秦時期的《尚書》及類似篇章,發現了久已佚失的《詩》類文獻,揭示了前所未知的古史資料,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具有重大意義。經過多年整理,清華簡目前已出版至第十冊,第十一冊即將推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編輯/張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7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大學召開戰國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