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5日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導學生養成良好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遠大抱負,是我們作為高等教育者履行好使命的首要責任。”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農業大學《大國三農》在線開放課程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表示。
據悉,《大國三農》是由中國農大發揮“三農”教育優勢、匯聚名師資源,着力打造的一門面向全國的通識類課程,旨在引領農林學子厚植知農愛農情懷。該課程目前已上線並面向全社會開放。日前,孫其信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介紹,課程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目的,在講述農業發展的同時,旨在進一步充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孫其信在中國農業大學《大國三農》在線開放課程新聞發佈會上講話(圖片由學校提供)
將堅定“四個自信”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樹立受教育者對‘四個自信’的價值認同,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堅持的價值觀、思想觀和理論觀。”孫其信在採訪中指出,從農業領域出發是講述“四個自信”很好的切入板塊,通過中華農耕文明的歷史脈絡,可以帶領學生領略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發展與傳承。
據瞭解,《大國三農》課程分為六章,由孫其信、柯炳生、李小云、樊勝根、張福鎖、任發政等六位教授授課,融入紀錄片形式,深入淺出地解讀延綿五千年的農耕文明、“三農”發展的制度創新、脱貧攻堅的偉大成就、中國方案的國際貢獻以及在綠色發展和營養健康領域的深耕探索。
“中國農業的發展史、農業的文明史、新中國農業的成就史,可以很好地詮釋‘四個自信’的根本理念。”對於課程安排和設計的緣由,孫其信談到,通過講故事、講歷史、講事實、講道理,讓“四個自信”能夠融入到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這是農業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層面,農業教育需要以農業為故事、落實‘四個自信’、深化‘四個自信’的思想政治課。”
為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新型人才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農業取得飛速發展,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孫其信表示,學校錄製《大國三農》課程,以中華民族5000年農業發展的歷史作為一條主線來梳理,正是希望能夠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應有作用。“所以,這門課程是一門通識課,實際更是一門農科領域的思想政治課。”
“教育工作者應當把品德的培養、價值觀的形成、遠大抱負的樹立等,作為新時代育人的使命。”孫其信認為,當前,農科領域的高等教育不應是簡單地講授農業專業知識,還應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孫其信談到,中國農業大學作為一所有着悠久歷史的研究型大學,始終把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產出更多強農興農的科技成果,作為辦學的奮鬥目標和方向。面向新時期,中國農大還將進一步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讓廣大學生真正瞭解農業、瞭解農村、瞭解農民,努力為“三農”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李依環 實習生吳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