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閲讀育兒好文哦
現在做父母的都是相當積極,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上心。很多時候,當做父母的在表達出對於孩子教育的擔心、煩惱時,更多地是一種盲從、不知所措的焦慮心理,往往也反映了做家長的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將孩子培養的更好。
那麼,最讓父母感到無從下手的教育盲點在哪裏呢?可能,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管?該管好哪裏?而有些地方是可以適當地推一把孩子,不應該過多地去幹預、替孩子做事。
也就是有老話所講到的”該管的時候就去管,不該管的時候就該放手“。當然這也讓自己想到了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的,是這樣説的:“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這兩句話的含義,給了我們更加清晰、到位的教育方向、理念,那就是不但要抓住孩子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也要注意這教育、引導孩子的方式、力度。
由此,引出了我們今天將要一起分享的話題,對孩子要“三不慣兩不管”,才能少走彎路,孩子將來更有出息。讓孩子的成長更加健康、豐富、順利。
01、三不慣
一、惰性不慣
惰性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弱點,而這樣的弱點也是可以通過不斷地努力、自我積極地內化而改變,不應該作為凡事逃脱、推卸責任的理由。
而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們來説,身上的惰性自然會有。往往孩子很小,自身的能力、能量都很弱,更多時候需要作為成人的父母去提醒、督促。
也就會出現有的家長會很不耐煩的情況,很多時候,乾脆就自己親自上陣來幫助孩子幹他應該通過鍛鍊掌握的動手能力(像2歲多的孩子試着洗自己的小手帕、可以試着用小勺去吃食物等)。
這樣的事情,在現階段是繁瑣、緩慢的,但是可以鍛鍊孩子的能力,幫助孩子克服掉自身會存在的惰性心理。做家長的自然不可忽視。
二、不懂禮貌不慣
中國是貴為禮儀之邦,這強調了在中國無論是在哪個地方,都要把懂禮節、知感恩等中國的傳統美德作為首要事情。而人與人的相處,能夠給人很舒服、知禮貌的內心感受,可想而知,這樣的交往會更加令人愉悦,對己對人都是很好的體驗。
孟子有句話就講到了家庭教育的問題,那就是”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講到了家長應該將善良傳遞給後代子孫,強調了表面上看似家政的問題,其實其本質是治國的問題。
不但作為家長的不應該慣着孩子不懂禮貌的事情,更應該從自身做起,給孩子一個懂禮貌、知感恩的榜樣作用。
三、撒謊耍賴不慣
我們做家長的都是很希望孩子能夠有得體的行為舉止,像一些沒有素質、沒有教養的行為,就應當在孩子起初有苗頭的時候就該制止、糾正。
對於孩子來説,都是蠻聰明的。有的時候,人在做錯事的時候都會很忐忑,希望逃離的心態很重。也就會有的家長所講到的,我們沒有教孩子撒謊,自己平時的做事也較為注意、認真。
其實,不是孩子通過家長的行為方式來習得撒謊耍賴的問題,而是孩子在成長中犯了錯誤後的自然心理反應導致的。因此,做家長的就要及時發現、及時地教導孩子。
02、兩不管
一、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管
我們常常會説,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孩子在成長中,會隨着年齡的增長,他所能夠掌握的能力會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
其實,恰當地讓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的吃喝玩樂、適當地家務勞動),都是一種很好地鍛鍊。不僅僅是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發展,而且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很有裨益。
二、孩子能夠面對的挫折不管
有的時候,我們成人會表達孩子的應該有挫折能力,不應該在面對生活的不如意時就表現的承受不住了。應該在孩子的成長當中,父母就該讓孩子去體會本年齡段該有的挫折,不需要父母去大包大攬將孩子保護起來。
對於學業中考試的失利就該積極地面對,將問題的原因找出來進行分析、研究。這樣的失敗才是有意義,讓孩子更能從中得到成長。
孩子的成長必將是恰當地引導加合理的管教才得以更加順利地進行。很多時候,做家長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積極地去體會、實踐才行。
今日話題:講講您最有成效地教育孩子的方式?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格格,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平台簽約作者,親子閲讀推廣人。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請給我留言。歡迎大家收藏,點贊,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