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請不要生意》以小男孩的視角切入,講述一個總是惹人生氣的小男孩的內心獨白。他總是做一些自己覺得沒有什麼不對,但實際上令大人很生氣的事。小男孩想陪妹妹玩,卻被媽媽誤會成欺負妹妹,媽媽感到很生氣;本來想在課堂上發言好好表現,卻在不經意間做了不恰當的事,讓老師非常惱火。
這本繪本能夠表達孩子面對自己和他人情緒變化時的感受,這不僅僅是一本孩子能夠體現孩子心聲的繪本,更是一本大人應該閲讀的繪本。從家長的角度看,很多人常常都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行為,所以經常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應該用一種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孩子,在孩子感到憤怒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瞭解他的內心感受,這比起一味生氣更加有意義。
本文將從繪本的創作者與繪本賞析、繪本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教育小技巧這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給家長們帶來些許啓發。
一、 創作者與繪本賞析1、 繪本的創作者楠茂宣,插畫師石井聖嶽
作為一名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楠茂宣在文學界身兼多職,他還是日本兒童文藝家協會評論員、德島兒童文學會會。在兒童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楠茂宣的許多作品都廣受讚譽,代表作有《奶奶的生日》《鼴鼠的星期日》《請不要生氣》等等。
楠茂宣特別擅長於挖掘孩子的心理,用孩子的視角去展現世界,所以他的作品不僅對孩子而言有娛樂意義,對廣大成年人也有思想啓發。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讓更多的家庭拉近彼此的關係,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繪畫是石井聖嶽,他主要從事繪本和插畫等的創作。憑藉着繪本《電線杆和奇怪的男子》插畫一舉成名之後,石井聖嶽繼續創作出很多極具特色的插畫作品,其中《掉下來啦》獲日本繪本獎和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
2、 《請不要生氣》創作特色——以暖色系為主,語言直接生動,藴含耐人尋味的深意
從色彩特點來看,《請不要生氣》的色彩風格以暖色系為主打色系,圖畫給人一種非常真實、温暖、温馨的感覺。而且圖畫主要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將人物和背景做色彩濃淡上的對比。
此外,《請不要生氣》的文字內容是從孩子的視角展示的,所以語言風格是直接生動,因為孩子們總是真誠地表達自己,不拐彎抹角。生動的語言展示了小男孩在家中和學校與人相處的場景,顯得非常真實,情感真摯豐富。
而且,繪本的每一則故事又藴含着耐人尋味的深意:
在學校,小男孩總是惹老師生氣,因為他拿螞蚱嚇到同學、打飯時飯盛得太滿、體育課上和同學發生爭執同學哭了。面對批評,小男孩只在心裏説自己的想法,説出來擔心老師更生氣。
看到妹妹哭了,媽媽便生氣地責怪小男孩把妹妹弄哭,還責備他沒做作業。雖然嘴上沒有回應,但是他在心裏想:"妹妹哭是因為她太任性不聽話,一直陪妹妹玩根本沒時間做作業",可是他知道不能把這個想法説出來,否則媽媽會更生氣。
相信看了這些小故事的讀者都深有感觸,雖然繪本處處講了小男孩惹大人們生氣,但小男孩懂得處理自身的情緒,反而是大人在不知道實情的情況下暴跳如雷。
最後,小男孩在七夕節寫下自己的願望:"請不要生氣",這暗含了作者希望家長們懂得去聆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
二、 繪本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瞭解孩子憤怒時的內心世界,比一味生氣更重要《請不要生氣》中,小男孩對媽媽説:"媽媽,你別那麼生氣了,小心長皺紋哦!"結果,媽媽更加生氣,以為小男孩是在調侃自己。實際上他不過是希望媽媽一直漂漂亮亮的。
從此可見,大人的認知和孩子實際想法的偏差是造成親子誤解、矛盾的重要原因,因為不理解所以彼此誤會,孩子會因為委屈、悲傷而受到傷害。
要消解誤解,就必須要從互相理解開始。家長作為教育過程中的引導者,最應該主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先從自己的負面情緒中抽身。
很多家長會陷進這樣一個教育誤區:當孩子做的事不和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就直接把孩子的行為認定為調皮、搗蛋、任性,所以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訓斥。孩子本來想為自己辯解,但是越是説出自己的想法就越是詞不達意,所以大人更加生氣,氣氛更加緊張。長久以往,孩子就會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底,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孩子會犯錯誤,做錯事,這很正常,但是家長不應該一味地沉浸在生氣和憤怒中,一直抱着批評的態度審視孩子。這樣往往會放大錯誤的嚴重性,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生氣和委屈,而且還可能使得孩子培養出永久性的缺點。
家長應該用寬容的姿態對待孩子的錯誤和想法,給孩子機會去勇敢地表達自己。
三、 教育小技巧:巧用遊戲走進孩子的內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孩子的內心世界遠比表面上看上去的更加豐富多彩,他們不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常常詞不達意,或者找不準時機,也不理解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所以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孩子常常只把自己的想法堆積在心裏。
教育學家科恩博士曾説:"遊戲,是孩子的頻道,語言到不了的地方,遊戲可以。"孩子的教育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好遊戲,那麼遊戲遠比説教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有一扇門,家長要做的是輕輕地推開這扇門,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促進親子之間的互相理解,而打開這扇門的鑰匙就是遊戲。
根據兒童發展的心理階段,幼兒(3-6歲)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遊戲。在遊戲之中,孩子容易找到安全感和自我滿足感,所以更傾向於敞開心扉,在遊戲中交往和互動。成年人交心的行為是交談,而與孩子交心的行為是遊戲。
遊戲是有趣的,它能夠在歡聲笑語中戳破孩子和家長的"情緒泡沫",讓親子在更加輕鬆愉快的氛圍下相處,建立建立活潑的接觸,讓孩子重新感受和家長的聯結。
如果家長常常拒絕孩子的"遊戲邀請",那麼實際上你拒絕的是和他內心交流的機會,會是錯過很多瞭解孩子、發現他們的特點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