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韓雪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教育之於中華文明的繁衍傳承,之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如期實現,始終發揮着不容置疑的基礎性作用。
新時代新徵程,要致力於發展素質教育,提高人民綜合素質、培育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始終促進教育公平,充分發揮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要致力於解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堅持教育公平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教育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公平彰顯着社會主義的本質,教育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更多人共享優質教育,通過教育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創造能力。
相對貧困總是存在的。教育扶貧是最根本的精準扶貧,是從根上解決貧困問題。越窮的地方越要辦教育,越不辦教育就越窮。通過教育扶貧,貧困地區的人們不僅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差距,激發脱貧願望,而且通過教育獲取知識技能,提升脱貧能力。在一些貧困地區實行的“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精準培訓”等則是不僅致力於提供教育機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更是因材施教、對症下藥,着力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堅持教育公平上作大文章、好文章。
實現教育公平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源於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鄉差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等都可能阻礙實現教育公平。當然,不同地區因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會導致教育的不均衡不充分,而同一地區教育資源也有可能出現不均衡。教育不公平問題是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也必須依靠深化教育領域改革,進一步大力發展教育,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才能實現公平。實現教育公平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要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在做大蛋糕上下大力氣,而且要制定科學體制機制分好蛋糕,讓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受教育者,全面提升全民族的創造活力和創造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新時代新徵程,教育的很多領域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羣眾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羣眾期盼着與整個時代發展相匹配、相契合的教育發展體系。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圍繞人民羣眾最關切、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讓教育成果更好、更公平、更均衡、更充分惠及中國人民,全面提升人民的綜合素質,打造更具活力和創造力的人才體系,促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良性循環、良性互動、共同進步。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