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差還不好好學習?”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很多家長做錯了
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經常跟他們提這麼一個問題:你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還是身心健康更重要?毫無例外,所有家長都選擇後者。可每個來諮詢的家長,其原因幾乎千篇一律,親子矛盾、衝突都起源於考試成績。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不是面臨只有50%普高升學率的中考,就是面臨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父母眼裏折騰不起更輸不起;而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春期孩子來説,相比考試成績,考好大學等,都遠不及眼下的自我、獨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之所以焦慮、着急,與青春期孩子的關係發展到刀光劍影的地步,就是當孩子的成績和健康擺在面前要做二選一的選擇時,家長往往很貪心地兩個都想要,把自己的初衷拋到了九霄雲外。
1.自我意識強烈
何謂自我意識?就是個體對自己的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包括自我觀念、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青春期的孩子更注重自我體驗,所以會有不管不顧的衝動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偏執。
2.獨立意識強烈
孩子正處青春期,本來就是個懵懵懂懂的年紀,可偏偏在強烈的獨立意識支配下,幾乎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爭取自個兒的事情自個兒做主,不希望父母干涉、參與、支配。如果家長還不放手的話,很易激起青春期孩子反抗,甚至叛逆。
3.自尊心強烈
如果家長還以不屑的語氣跟青春期孩子溝通:嘁,你個毛頭孩子懂什麼?我想十之八九的孩子聽到後會惱羞成怒,要麼情緒很激動地回懟,要麼甩下一句“懶得理你”後,把房間門“砰”的一聲關上,自個兒躲在裏面生悶氣。青春期孩子除了內心敏感外,還有就是自尊心空前絕後的強烈,希望得到家長的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心理、身體上的變化會引起內心焦慮外,還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和沉重的升學壓力,會使得原本美好的花季雨季過得酸甜苦辣混合成各種滋味,除了少數學霸的日子過得輕鬆愉快外,更多的青春期孩子會因為成績不理想,時而狂風暴雨,時而風平日麗。
父母不能幫助孩子完成作業,也不能替代老師傳授知識,更不能因為成績不好而大動肝火指責孩子。而是與孩子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陪孩子多參加户外運動。週末帶着出去運動,例如涉足、打球、游泳、爬山等。不僅鍛鍊身體,還做到一張一弛提高學習效率,更主要的是加強親子溝通,建立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要相信,孩子的心情越好,學習越輕鬆;如果孩子心情越煩躁,情緒越低落,學習越不在狀態,考試成績就會越差,甚至會出現抑鬱症。根據有關數據統計,如今青春期孩子犯抑鬱症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做為父母,首先要做的也是重點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