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前段時間與一位朋友聊天,談到近期的高考志願填報,他説自己身邊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不願意當老師,不填師範院校。他還總結道:“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朋友的話確有幾分道理,每年高考招生數據一公佈,金融專業,尤其是名校金融專業,幾乎囊括了高考成績最好的學生羣體。西湖大學校長、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曾説:清華每年有70%到80%的高考狀元,都去了一個地方,那就是經濟管理學院。他們中很多人,擁有過人的天賦,但卻一股腦湧入了金融專業。

除了金融專業,醫學類和工學類專業,也是高分考生特別喜歡的專業類別,在不少省份,醫學院校、綜合性院校的醫學類專業,以及計算機等相關工科專業,錄取線常年處在高位,並保持着穩步上升的趨勢。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以安徽高校在本地的招生情況為例,這些年,醫學院校和理工院校分數線持續上漲。

皖南醫學院:十幾年前,達到本科線就能被該校錄取;到了2019年,該校錄取最低分為513分(理工),超一本線17分;2020年,該校錄取最低分為546分(理工),超出一本線31分。

蚌埠醫學院:2000年左右,達到本科生基本都會被錄取,但到了2019年,該校錄取線高達526分(理工),超一本線30分;2020年高招,該校錄取線又飆升至559分,超一本線44分。

安徽工業大學:2019年高招,該校在理工類的投檔線為516分,超一本線20分;2020年高招,該校在理工類的投檔線上升到539分,超出一本線24分。

安徽建築大學:2019年高招,該校在理工類的投檔線為527分,超出一本線31分;2020年高招,該校在理工類的投檔線為554分,超出一本線39分。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相比之下,師範大學受歡迎程度要小得多。“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成績好的學生不願意當教師”,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成績好的學生不熱愛教育事業嗎?

教育是一個很高尚的事業,教師是從事這個高尚事業的人們,他們應該被尊敬,也應該享受比較高的待遇和地位。然而當下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仍處於不高的水平,許多地區的中小學教師,依舊沒有實現“待遇與公務員看齊”的目標。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在平時的工作中,教師除了備課、上課,還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批閲學生作業、制卷、批改試卷,應付各類優質課比賽和評比活動,參加網絡在線培訓和線下培訓,撰寫論文、申報課題、參加教科研活動,應付各種行政檢查,準備大量材料參加職稱評審……

有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中小學教師認為自己“工作壓力很大”,且大部分工作壓力不是來自教學,而是來自評比、檢查、評審、培訓等。另外,很多一線教師覺得學校漸漸成為“高危單位”,教師漸漸成為“高風險職業”,因為只要學生受到傷害,無論學校、教師有無責任,都會被社會各界責難。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筆者想到兩年前馬雲在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上的講話,他説:“中國教育的問題是,成績不好的人進入了師範學校”。這番話正是當前優秀學生不願意當教師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即便在師範院校,也有很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對當教師不感興趣。某位本科就讀於師範大學、後考研上了一所綜合性211大學的在讀研究生提到自己的本科求學經歷:“班上的優等生們,大多不考教師資格證,他們明確表示不從教,基本都考研轉到其他院校非師範專業,而成績不太好、平時上課很少來的那幾個同學,都回家考教師編制去了。”

或許,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很熱愛教育事業,但教師的待遇、地位和工作環境,很難讓他們安心從教,他們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體面的生活,只得從事其他職業。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當然,學習成績的優秀與教學成績的優秀並沒有直接關係,有些教師,不是名校畢業生,但教學水平很高,品德也很高尚,對學生細心、認真,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愛戴。他們教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其中不乏有考上北大清華的高材生,他們通過不懈努力和不斷提升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不管怎麼説,如果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一定要用上全身力氣,把書教好,把孩子培養好,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流學生學金融,二流學生學醫工,三流學生讀師範”:為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