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雙閤家園的“愛育未來”垡頭項目點正在開展開放日活動。一走進這個早教項目點,一派冬奧的氣息便撲面而來。
玻璃門上掛滿了老師們精心佈置的與冬奧相關的繪畫和知識卡片,温暖的大廳裏,孩子們正在圍坐着和老師互動,20多個家長和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紐扣、鑽石貼等進行圖畫粘貼,製作與冬奧有關的作品。
這個被居民稱讚的家門口惠民項目——“愛育未來”項目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相關企業共同發起,面向基層社區和以0~3歲為主的學齡前兒童家庭進行早期教育干預,開展家庭教育精準指導服務,旨在解決家庭教育指導“最後一公里”問題。2020年7月正式開放實施以來,在各級婦聯指導下,由北京市朝陽區婦女兒童公益慈善促進會執行的項目,依託專屬活動場館“愛育空間”推出早期教育課堂體系、組織人才培訓、一對一早教指導等服務,進一步提升了附近社區家庭的科學育兒意識。
貼心實用
每週一和週五,住在附近的家長已經習慣了帶孩子們來這裏,跟着老師做遊戲、上文化課和歡動課,既有平時的科普活動,還有家訪,“愛育空間”解決了不少家庭和孩子教育的矛盾。
來自吉林省白山市的徐大姐退休後到北京帶孫女,經常帶孫女來這裏,不但孩子變化很大,她自己也感覺很有意思:“我們年輕時忙上班又顧孩子,完全是憑經驗帶孩子。現在每週來這裏,才知道帶孩子有這麼多講究,而且每項課程對孩子都有很大幫助,老師們還關注孩子心理變化,在學習之中,孩子變得自信開朗,我自己都學到很多東西。”
快滿3歲的“花生”小朋友原來住在雙閤家園,與“愛育空間”一街之隔,以前一直在這裏參加活動,2021年上半年搬家後,奶奶依然常常帶他坐地鐵回來參加活動。“花生”奶奶告訴記者,孩子小時候不愛和別的小朋友玩,也坐不住。現在每次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讓老師抱一抱,注意力集中多了。
“依一”小朋友的爸爸説,回想一年多在這裏的時光,看着女兒健康成長,真感覺自己是一名幸福的家長。2020年夏天,看到“愛育空間”開放日消息後,他申請進了微信羣,當時剛滿一週歲的小“依一”成為“愛育空間”的第一批小學員。
當時,處在陌生環境裏的孩子還有點兒緊張,見到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很羞澀,隨着參加活動次數增多,開始喜歡對每個小朋友和每位老師笑,見面愛打招呼,離開時也要跟大家説“拜拜”。
“小開心”的媽媽當初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沒想到讓人驚喜不斷。
“我們在家就是把玩具給孩子讓她自己玩,這裏的老師不同,在孩子玩的過程中會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等。”看到孩子喜歡來,只要“愛育空間”有活動,“小開心”的媽媽就報名過來,後來又參加了這裏的一對一早教指導。
在老師的細心詢問和指導下,寶寶的身體和習慣都有了進步。“愛育空間”也會不定期組織兒科醫生或育兒專家來講座,傳授一些關於寶寶在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和育兒知識經驗。而隔壁幼兒園的老師王愛紅和同事們更是這裏的常客,經常被邀請來和孩子、家長一起活動。
像小“開心”的媽媽一樣,不少家長都表示,每次孩子的分享都讓人覺得家門口的免費早教,還有“愛育空間”的老師和小朋友,早已成了身邊親密的一部分。
一起成長
“愛育空間”的管理者柳立媛老師,也曾是一名來參加活動的家長。
來自天津薊州的“80後”柳立媛,2015年嫁到北京,2017年初生育一女,休完產假繼續堅持工作一年。由於自己一人帶娃、上班不能兼顧,最後她放棄了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初為人母的我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家人幫襯。”回憶當初,即使以前通過業餘時間學習過中醫推拿、育兒師、小兒推拿師,乃至催乳知識,柳立媛有時也因為心情不好、壓力大,導致自己少乳。
柳立媛坦言,因為工薪階層的家庭支撐不起昂貴的早教班、興趣班費用,自己這個在北京打拼的三口之家平時更多的是通過感受大自然、廢物利用做手工、塗塗畫畫和一起做麪食等來陪伴孩子。
由於三口之家成員較少,爸爸白天上班,親密接觸少,造成柳立媛的女兒形成慢熱型性格,特別牴觸接觸外人。一次偶然機會,通過宣傳頁瞭解到“愛育未來”項目,才有了第一次體驗。
“沒想到,隨後的體驗,對我和女兒來説,真的是發生了質的變化。”柳立媛説,“女兒從開始的膽怯,躲在我身後不敢見人,到之後大膽地站在前面介紹自己,如今更是帶着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所以我堅持在‘愛育空間’做了幾個月的志願者。”
共育未來
“愛育空間”有人員擴充需求,項目負責人之一呂春榮邀請喜歡接觸小朋友、有耐心的柳立媛加入這個友愛的大集體。
回憶第一個月在這裏,既順利完成工作又得到上級督導肯定,讓柳立媛更有信心在“愛育空間”裏帶領更多的家長和小朋友參與活動,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更多家庭和自己的家庭一樣受益,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如今,柳立媛已經成為“愛育空間”的一名管理者,開啓了自己人生新的階段。
“愛就是一粒種子,你播種下就一定會收穫美好的果實,讓我們真正做到‘家家有愛共育未來’。”柳立媛對未來的發展和生活充滿信心。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耿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