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歐陽修

眾所周知,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傳統節日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但仍然是歷代文人墨客經久不衰的吟詠主題。儘管上巳節並不像春節、重陽等節日傳承至今為人所熟知,但從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探尋到一絲痕跡,以窺視上巳節這個古老節日的時代風采。

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這個節日活動實乃是以女性民俗為中心的節慶活動。然而,自漢朝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遷,以女性活動為主體的節慶活動,其活動空間逐漸變得狹窄。直至唐宋時期,上巳節已然成了文人墨客踏青賞春、娛樂宴遊的活動慶典。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説起踏青賞春,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在我國居然還有專門的傳統節日?

事實上,上巳節就是這樣的一個傳統節日,只是在傳承演變過程中,逐漸成了“踏春賞春”的代名詞。

一、上巳節

前面説過,上巳節這個傳統節日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當時這個節日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在水中清洗,以便袚除災難、疾病等不祥之氣。咋一看這個節日似乎很是莊嚴肅穆,但其實,在這個傳統節日一出現的時候,其中便帶着一點娛樂的氛圍。

《後漢書·禮儀志》上明確記載,説的是在上巳節,官員百姓俱在水邊清潔,以洗滌身上所有的污垢和疾病不祥。儘管從這其中可以窺視到上巳節的節日性質,但我們從《詩經·溱洧》中的一些描述可以得知,在上巳節還有一些青年男女會趁機結伴遊玩、談情説愛,並且還會互贈芍藥以作定情之物。

由此可見,雖然在先秦時期,上巳節還是一種袚褉祭日,但同時也已經有向遊宴節日轉變的苗頭了。不過,有很多人可能會奇怪,古代封建社會禮制是非常嚴苛的,尤其是男女方面的接觸和交流,完全不能跟現在相比。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既然這樣,那在上巳節這個傳統節日中,男女一起結伴遊玩,互表心曲,甚至直接“結合”的情況不違背封建禮教嗎?

這個説起來,可能跟大家想象的有點不同,在先秦時期的上巳節,男女之間結伴而遊,並非是什麼“大事”。

二、於禮相合

前面説過,上巳節這樣的節慶活動,並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樣,看不到女子的身影。反而因先秦時期對女子防閒的程度並不嚴格的緣故,節日活動上未婚女子還是極多的。換句話説,先秦時期未婚男女之間的接觸和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原始氏族的遺風,並未如同後世那樣被封建禮教徹底隔離。

另外一點,在先秦時期人們將男女結合、生育繁衍的事情看的極為莊重。他們並不認為這是於禮不合的事情。譬如,《周易·繫辭下》中有“男女構精,萬物化生”之説,可見當時人們認為男女結合是一種莊嚴、純潔的神聖之事。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的天子才會在仲春之月的上巳節親自前往祭祀高煤神,以求子孫繁盛,世代昌盛。同時,他還下令讓天下未婚百姓“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也就是説,在上巳節這個節日活動之中,未婚男女若是一同結伴而遊,秘密幽會的話,是不會被禁止的。如果不參加這樣的活動,不遵行天子的命令,還會受到處罰。如此這般上令下行,再加上原始氏族遺風的影響,使得這個時期的未婚男女在接觸和交流方面極為自由,其婚姻自主性也同樣自由。

因此,青年男女在上巳節的節日活動之中,一同結伴遊玩,甚至直接在野外幽會、“結合”的行為,在當時那個時代是極為正常的。在那個時代,未婚男女之間的隔離相對寬鬆,跟大家想象中封建社會禮法嚴苛的情況有所不同。所以説,先秦時期未婚男女在野外熱情、奔放的行為並未“於禮不合”,反而因整個時代“生育觀”的影響,還會受到國家的鼓勵。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麼先秦時期的未婚男女真的就如同現在社會一樣“自由戀愛”了嗎?

事實上,先秦時期也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未婚男女能夠完全“自由戀愛”,它是有時間限制的。

三、時間限制

先秦時期,因原始氏族遺風和禮教初興的緣故,未婚男女之間的交流和戀愛相對自由。這一點無論是《詩經·國風》還是《周禮》中都有所體現。然而,儘管未婚男女之間的防閒相對寬鬆,可以自由戀愛,甚至天子也下令鼓勵,但其實它還是有着一定限制的。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縱觀所有文獻資料來看,未婚男女能夠自由結伴遊玩,能夠如願在野外幽會互訴衷腸,其實是有時間限制的,這個時間限制就是“仲春之月”。

因為當時人們認為仲春之月所產生的天地陽氣有助於男女之情催發,對繁衍人口、國家興旺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這也是天子下令,光明正大鼓勵男女“奔者不禁”的緣故。

因此,先秦時期未婚男女能夠自由戀愛並結合的時間限制就是在仲春之月。而仲春之月這個時間期限則是農耕初始的二月到上巳節三月三期間的這段時間。換句話説,儘管先秦時期未婚男女之防並不如後世嚴苛,也沒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説法,但仍然不能跟現在的男女自由戀愛相比。

儘管如此,在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眾多傳統節日的習俗,唯獨上巳節能夠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可惜的是,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經歷袚褉求吉、流水宴飲、曲水流觴等活動演變,直至宋朝時期,上巳節已然沒落消失。

那麼,上巳節是如何沒落消失的呢?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其實,説是徹底消失,不如説是與其他節日合為一體了。

四、沒落與合併

先秦時期流傳下來的上巳節,經過漫長的時間演變之後,在唐宋時期已經徹底變成了青年男女、文武百官共同踏春賞春、娛樂宴遊的盛況。唐德宗時期,天子曾明確下令,將正月三十、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定位為國家三大節日,並且命令文武百官各自選擇景點追賞為樂,其中三月三日正是上巳節。

然而到了宋代以後,因為上巳節跟寒食節和清明節時間距離較近的緣故,人們經常把三個節日合在一起來過,上巳節這個節日就逐漸消失了。而上巳節的踏青賞春娛樂等活動,則慢慢的融入到了清明節之中。

到了明清時期,上巳節基本上已經徹底沒落了。偶爾有些文人墨客會約上幾個好友,在上巳節這一天踏春遊玩,但多半也是體驗一下上巳節的舊日遺風。並無以前那般熱鬧非凡的盛況情景。

時至今日,上巳節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已經徹底不見蹤跡,就連上巳節這個節日名稱也鮮為人知。儘管頗為遺憾,但一想如今社會發展變遷,人們早已不同古代那樣受禮教束縛,便也釋然了。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結語:

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曾經在揚州舉辦過令後世文人津津樂道的“紅橋修禊”活動。活動內容其實主要就是文人墨客之間吟詩作對、憑欄弔古。

現如今,人們想要踏春遊玩,則隨時可以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或是單獨一人遊玩,或是成羣結隊遊玩。因此,倒也不必一直懷念舊日遺風。

參考資料《禮記》《詩經》《後漢書》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16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才子佳人到郊外“野遊”,違背了封建禮教嗎?古代鼓勵這樣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