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問題和馬島問題雖然都是英國對外殖民的產物,但是彼此還是風馬牛不相及。
愛爾蘭問題在二戰之前已經塵埃落定,英愛之間大致還是和平相處,彼此各不相欠,而馬島問題,已經持續了上百年,大多數國家傾向於支持阿根廷的主權所求,不過這個在未來幾十年也不可能解決的了,這個是實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首先説説愛爾蘭和英國的800年糾葛。
從12世紀開始,英國就逐漸征服了威爾士、蘇格蘭、愛爾蘭島。
之後,愛爾蘭人的反抗也持續了700多年。
16世紀,英國開始推行新教,和羅馬教會分道揚鑣,然後,英王開始在英倫三島強行推行新教,迫害天主教徒。
天主教信仰在愛爾蘭民眾中根深蒂固,當年的愛爾蘭人也沒有加入到宗教改革的浪潮當中。
於是,英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之間,除了政治和經濟上的壓迫關係外,還多了一層宗教迫害關係。
時間進入19世紀,此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如火如荼,英國也適時地通過了《英愛聯合法案》,把愛爾蘭從殖民地正式併為英國領土。
隨後,英國不斷向愛爾蘭地區輸入移民,這些移民逐漸成為北愛爾蘭居民的主體,這個也是後來北愛問題的根源。
這些新教徒移民,除了大量破產的農民,還有相當多的貴族,他們配合英國政府,不斷兼併當地人的土地,這使得當地的土地矛盾又開始尖鋭起來。
隨着英國越來越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殖民帝國,當英國重新回頭,審視身邊這個已經反抗了六七百年的小兄弟,英國終於開始軟化立場,試圖通過努力,改變這幾百年的矛盾關係,也好讓大英帝國的後院保持穩定。
不過還沒等到英國嘗試做一些事情,一場災難突然來臨,就是19世紀著名的馬鈴薯危機。
馬鈴薯從美洲傳來,容易種,而且高產高熱量,這對於飽受英國壓榨、物資不足的愛爾蘭人來説,簡直是上帝天賜的福音。
很快,到了19世紀中期,愛爾蘭的人口從18世紀中期的300多萬暴增到了700多萬,而馬鈴薯,也成了愛爾蘭人的主要食物。
但是到了1845年,馬鈴薯感染了“晚疫病菌”,並很快蔓延全島,馬鈴薯大面積絕收,並很快導致了恐怖的愛爾蘭大饑荒。
這場危機,使得愛爾蘭人口在短短兩三年內就鋭減到了500萬左右,數以百萬計的愛爾蘭人餓死。
但是,對於這場災難,英國政府幾乎無動於衷,不僅沒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反而加大了對愛爾蘭農產品和牲畜的徵集工作。
這場災難,使得愛爾蘭和英國之間,徹底決裂。
隨後,愛爾蘭人重新拿起武器,發動了一次次獨立運動,反抗了70年,英國政府疲於應付。
一戰之後,大英帝國搖搖欲墜,經濟一塌糊塗,愛爾蘭人繼續發難,英國政府不得不在1921年和愛爾蘭簽訂了《英愛條約》,確定愛爾蘭為自由邦。
二戰之後,大英帝國的世界殖民帝國瓦解,愛爾蘭人於1949年4月1日通過了《愛爾蘭共和國法案》,宣佈脱離英聯邦,成立共和國,4月18日,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不過沒有歸還北部6郡(北愛爾蘭)。
接下來再説説英阿馬島戰爭。
冷戰時期的阿根廷,比較悲催,政治上極其不穩定,軍政府和文官政府頻繁更迭,軍政府奪了權,但也解決不了國內的諸多問題,然後街頭政治興起之後,軍政府只能放權給民選政府,但是民選政府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於是民眾又開始不滿,然後軍隊再發動政變,如此週而復始,搞得國家精疲力竭。
於是,同樣的命運也落到了當時的軍政府領導人加爾鐵裏將軍身上,此時,他正在為國內的政治經濟問題忙的焦頭爛額。
為了給自己的政權續命,加爾鐵裏乘當時英國和阿根廷關於馬島的談判僵化的時機,決心通過戰爭,轉移國內實現,團結全國民眾。
然後,工程兵出身的加爾鐵裏將軍大手一揮,幾萬阿根廷士兵登上馬島,擊敗了島上的幾百英軍。
消息傳出,阿根廷舉國歡騰:我們打敗了大英帝國,國內13個反對派政黨一改以往的罵戰,紛紛宣佈強力支持政府,一時間,加爾鐵裏成為了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國家英雄。
但是,阿根廷人只想到了戰爭的開始,接下來該怎麼辦?阿根廷人不知道,就這麼默默地等待着……
反正阿根廷全民都始終處於亢奮之中,誰也不關心接下來該怎麼辦。
而加爾鐵裏遇到的是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她關心的是大英帝國的顏面,她決不能容忍英國的尊嚴被小國踐踏。
於是,英國迅速組成戰時內閣,2天內就召集了一支規模龐大的特混艦隊,帶着2萬英軍士兵在一個月就開到了馬島。
當大英帝國出兵的那一刻,阿根廷已經輸了。
最終,英軍佔領了馬島,駐守馬島的上萬阿根廷軍隊宣佈投降,加爾鐵裏也在戰爭結束後不久下台,並被關入監獄,從民族英雄淪為國家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