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和暑期託管服務工作有關情況,要求各地各校要從實際出發,“一校一案”制訂完善課後服務具體實施方案,確保今年秋季開學後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並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
針對進一步深入做好課後服務工作,教育部提出的四個方面具體要求,也即“全面覆蓋、保證時間、提高質量、強化保障”,無疑還是具有很強現實針對性的。
那麼,如何有效落實上述要求?除了目前已明確的“推行‘5+2’模式”等措施之外,筆者以為,一個根本性的關鍵原則,或許是要切切實實真正做到,課後服務的“延時不延負”。
眾所周知,此前,中小學“三點半”放學做法,之所以會成為一個許多家長普遍反映強烈的難題、槽點,根本原因正在於,這一原本旨在為中小學學生“減負”的“三點半”放學做法,在實踐中,不僅沒有很好起到真正的“減負”作用,反而無形中,事實上產生了某種“增負”效果。一方面,由於“三點半”放學,與家長的下班時間不配套、難以銜接,明顯增加了家長接孩子的負擔;另一方面,對於學生來説,同樣由於“三點半”的放學時間過早,也給各種違規補課提供了各種便利,讓大量違規補課、校外培訓有了可乘之機。
而課後服務政策推行的根本初心,正在於要糾正、改變這種“三點半”放學難題所造成的“增負”積弊,有效實現同時為家長和學生“減負”。一方面,通過延時放學,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有效減輕家長接孩子負擔;另一方面,通過在校課後服務,也減輕學生不得不參加違規補課、校外培訓的負擔。
因此,如何深入做好課後服務工作、確保課後服務效果,很大程度上在於能否迴歸“減負”這個關鍵初心,充分做到“延時不延負”。
而要做到這一點,無論是在課後服務的服務內容、方式,還是所參與的主體、利用資源方面,顯然都要有更多的創新、更加豐富多樣的設計。
如在服務內容方式上,除了明確要求“堅決防止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等之外,顯然還需在“設置多種課後服務項目,切實增強吸引力和有效性”方面下足功夫,在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閲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等方面,不斷提高課後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讓課後服務成為一種學習樂趣、全面育人的延伸,而非簡單課業負擔的延伸。
另一方面,既然是並非正式課堂教育,而是生動活潑、不拘一格的課後服務,參與者也不必僅僅簡單拘泥於學校教師,同樣也可以將那些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有志於此的志願者,甚至學生家長也吸引進來;同時,所利用的資源,同樣也不必侷限於學校本身的各種設施,也不妨將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各種公益性社會資源也充分調動利用起來,不斷延伸豐富課後服務的“課後”內涵,既切實增強課後服務之於學生的吸引力,也提高學生參與課後服務的積極主動性;既能更好保證課後服務的服務質量,也能儘量使之不至於淪為一種新的學業“增負”。
(南方都市報,作者張貴峯)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