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是復旦、交大畢業,孩子未來只能上職高。對於這代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來説,小孩將來達不到爸爸媽媽的高度,是大概率的事情。這就是冷酷現實。
作為孩子,你是否感受過父母把全家希望寄託在你身上時賦予你的那種“使命感”,作為父母,你是否也有一種想法,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託付給孩子呢?
現實就是如此,沒有人生會不抱有遺憾,而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經常會被寄託在下一代人身上,這種現象在家庭教育中屢屢有所體現。
我們也可以在爭議較大的《小捨得》的劇情中找到這種現實教育觀念的影子,劇中人物的教育焦慮,很大一部分也是源自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
《小捨得》的編劇在接受採訪時,就劇中的教育焦慮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孩子大概率不如父母,是註定的,這就是冷酷的現實。
《小捨得》編劇談教育,你的孩子將來不如你,這是冷酷的現實“小升初”反映出激烈的現實矛盾
《小捨得》這部劇將目光聚焦在“小升初”的問題上,相比於之前的《小歡喜》與《小別離》,小升初更能反映出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必經的一種人生境遇。
劇中揭露了很多真實的問題,比如越來越劇烈的教育內卷,“雞娃”式教育讓家長們殺得昏天地暗……
很多家長希望能從這部劇裏找到答案,到底應該做怎樣的父母,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保證在如此複雜的競爭環境下讓孩子成才?
《小捨得》無法給出終極答案
對此,編劇表示,《小捨得》也無法給出終極答案,這部劇的目的在於向觀眾展現真實的焦慮,為了讓家長認清一個事實。
劇中利用不同類型的家長與孩子,以及他們最後的宿命,希望呈現給家長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如果你的孩子不如你,你還能接受嗎?
如果你的孩子無法滿足前代人的希望,那他還是一個好孩子嗎?許多家長可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過得比父母好”,所以對這種可能性表示難以接受。
編劇:你的孩子不如你,是冷酷的現實
但是編劇表示,他在創作中劇本的過程中接觸了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高管父母,他們的孩子其實很難超越父母的成就了。
以上海為例,城市家庭的父母可能很多人是在復旦、交大畢業的,但如果未來他們的孩子也要考復旦交大,就要保持學習生涯一直領先於他人,一步也不能走錯。
但是按照現在的普職比,很多復旦、交大父母的孩子很可能要去上職中,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可在冷酷的現實中,註定要有很多的孩子發展不如父母。
網友熱議:你能接受你的孩子不如你嗎《小捨得》編劇的話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因為在普遍觀點中,如果孩子沒有父母發展的好,就順理成章被人認為成失敗者。
但也有年輕人表示,非常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未來不如自己,因為自己早已經體驗過人生的辛酸和坎坷,父母自己都過得不如意,何必去要求孩子比自己優秀?
另外有人覺得,在如今的時代孩子不如父母似乎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父母一輩的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都沒有現在好,現在的孩子出身優越,更容易成功。
對於孩子不如自己的問題,大多數人肯定是不願意的,但“願意”和“接受”,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寫在最後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註定要比父母發展的差,那父母也沒有願不願意的權力了,其實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是不是盡了全力。
所以父母們可以接受孩子不如自己的事實,但無法接受孩子不努力的事實,如果認清這兩者的區別,或許我們將不再把“望子成龍”妖魔化。
一個人在現實中會遇見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和機遇,這些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希望父母也能擺正心態,接受不完美的孩子和不完美的自己。
今日話題:你能接受自己將來不如自己嗎?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有趣和有深度,我們兼顧,歡迎關注、點贊加分享。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