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9月15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十二場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近年來,教育部持續清理規範高考加分,實現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據9月15日中國教育報)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原本是彌補制度缺陷,實現相對公平,鼓勵學生注重全面素質。據2010年4月的媒體報道,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只有14種,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卻有近200種的加分規定,有些省市自定的加分規定甚至有違國家政策。加分過於氾濫,隨意,存在大量不規範、不合理甚至腐敗現象,嚴重破壞高考公平。因此,教育部開始着手清理整頓高考加分項目,並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也就是2014年的高考生開始適用,到今年為止已近十年,效果顯著。
教育部新聞發佈會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教育報)
十年回望,引發最多爭議和質疑的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蹟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已經全部取消,還有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也被逐步取消,依然存在的加分項目,進一步降低加分分值。這是對過往亂象的一種糾偏,也是對公平正義的維護,對於維護高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着極大的積極作用。
或許有網友會説,為什麼不取消所有加分,一視同仁,大家拼實力。但是這樣的看法,顯然是忽略了區域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現實情況,也無視了高考加分政策關愛英烈、鼓勵奉獻的引導作用。總有人為了更多人的平安和幸福做出了巨大犧牲,而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子女也因此無法“公平地”享有很好的教育環境,這樣的人羣不算多數,給予他們適度的加分,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公平,體現人文關懷。
但是,從加分項目的不斷減少,逐步規範,可以看出教育部全面從嚴治考、從嚴治招的決心,一些想靠着鑽空子撈分的人,少了很多“暗箱操作”的空間,能有效遏制“拿錢買分”“以權謀分”的腐敗現象。總的來説,在加分上越謹慎,高考的公平性才會越彰顯,選拔標準才越讓人信服。
高考是國家至關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高考的公平公正直接關聯社會的公平正義,任何一項不合理、不規範的政策,任何一個腐敗作弊的案例,都可能動搖民眾內心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嚴之又嚴。
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既是舉措也是契機。更為重要的,是要讓高考的招錄不受到任何行政權力、場外因素的影響,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始終在陽光下前行,最大程度地接受公眾監督,最大力度地保證公開透明,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為所有考生公平地開啓希望之門,為國家公正地選拔出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