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窮爸爸養出1個碩士5個博士:想讓娃優秀,要狠抓小學階段教育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經典

不管是哪個國家,對於教育事業都是十分重視的,在整個教育事業中,家庭教育一直是不被父母重視的,很多父母對於家庭教育的理解處於初級階段,認為自己的學歷與知識教不了孩子,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把孩子送進學校,交給老師之後就結束了。

教育家蔡笑晚先生説過,孩子是自己的,你不用心,沒有人會關心。

在教育界,蔡笑晚先生是名聲在外的,他家境貧寒,卻培養出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

崔永元向他請教培養孩子的“秘方”,主持人魯豫尊稱他為“博士老爹”,哈佛教授向他討要教子經,他的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在他成名之後,接受過不少的訪談,在訪談中,他不止一次強調孩子成才的第一步,關鍵就是在小學階段。

關於在小學階段如何教育孩子,蔡笑晚先生歸納出了這幾點體會:

1、父母要給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蔡笑晚先生的一家,有六個孩子,每個孩子上學的時間不一樣,為了儘早的入學,他們一家多次搬遷。每次每個孩子入學,蔡笑晚先生都積極的與老師溝通,與學校配合。每天孩子放學回家,父母都會與孩子一起閲讀,一家人生活很融洽。蔡笑晚先生做的一切都給孩子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生活中,父母需要花時間來陪伴孩子,真正的陪伴是要用心,而不是身體待在孩子身邊,而心思不在孩子的教育上。

孩子並不是傻子,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到底是不是用心陪伴自己。在進入小學的時候,孩子開始適應新的環境,開始建立學習習慣,發展社交能力,塑造性格等等,這都是在為未來的成長而打基礎,父母的陪伴是打基礎的保障,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蔡笑晚先生很重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學習中,他與孩子一起學習,優化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鼓勵孩子多讀書,培養自己的興趣。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訓,而是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在高年級的學習中,學習的科目越來越多,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就是學習習慣的比拼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孩子先人一步。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很多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中感到力不從心都是由於學習習慣差造成的。

3、儘早進行道德教育

蔡笑晚先生從小就要求孩子確立志向,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與閲讀習慣,塑造孩子的道德思想。引導孩子的主動性,培養孩子的毅力,責任感,氣度與魄力。

古語有云,不恐智不達,唯恐德不修。

我國自古是禮儀之邦,關於道德教化的故事數不勝數,很多父母也知道從小要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操。不過更多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壞毛病出現後果之後再教育,而不是提前就教育孩子。

後教育就會導致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成本,而且當孩子形成慣性之後,很有可能會無法杜絕。很多家庭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矛盾,從根本上來講,責任大多在於父母的早期教育沒有做好,沒有尊重孩子本心造成的。

盧梭説過:一個人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對他的一生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追溯到源頭都是在小學時期。在進入學校之後,孩子開始受到外界的衝擊,孩子處於接受與排斥之間猶豫,父母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導孩子去建立良好的道德教育,這才不會使得孩子在成長之後迷失自我。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想要教育好孩子,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努力,需要的是參與孩子教育的所有人都在努力,當還孩子小學的時候,正是塑造性最好的時代,父母只有把握好這個時間,積極的引導與幫助孩子,才能夠讓孩子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