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公元前131年,魏其侯竇嬰被腰斬於長安西市,家人受到株連,滿門抄斬。
這位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有大功的勳貴,以這樣的結局告別人世,令人唏噓不已。《史記》與《漢書》中都將矛頭指向竇嬰的死敵,武安侯丞相田蚡。
與魏其侯竇嬰不同,武安侯田蚡能登上高位,完全是靠裙帶關係,他的同母異父的姐姐,是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田蚡在發跡前,只是小小諸曹郎,《史記》中載:
“蚡為諸曹郎,未貴,往來待酒嬰所,跪起如子姓”。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這位外戚能言善辯,“學《盤盂》諸書”,加之靠着姐姐的關係,他很快官升九卿。
“以嬰為丞相,蚡為太尉”。
在發跡前,田蚡依附於竇嬰,按道理説,他應該對竇嬰感恩才對,畢竟竇嬰是他的前主。然而,世界上的人分三六九等,對故舊恩人的態度也截然不同,田蚡沒有感念竇嬰的好,竇家失勢後,竇嬰府上是門可羅雀,田蚡落井下石,派人持帖前去無故索地。
平白無故地,竇嬰當然不會將良田送給田蚡,“老僕雖棄,將軍雖貴,寧可以以勢相奪乎”,田蚡深恨之,便尋找機會搬倒竇嬰。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竇嬰失勢後,門客朋友基本上全離他而去,更有甚者,很多勢利之徒,轉而投到田蚡的門下。唯有穎川的灌夫,一如既往地同竇嬰交好。灌夫也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家資鉅富,為人講義氣,但情商偏低,凡是他不喜歡的王公貴族,朝廷官員,他都時不時地找個彆扭,惹得大家都比較厭惡他。他還不善於治家,縱容家人為非作歹,灌夫家族,漸漸成為穎川一霸,民怨很大。
漢武帝親政後,更新改化,打擊地方豪強惡霸,鞏固皇權,勢在必行。田蚡,此時已作為丞相,是這項政策的具體執行者。
抓住灌夫家族的黑幕,田蚡將其投入監獄,但他的真正目的不在於此。
看到好友灌夫被抓,魏其侯竇嬰不顧家人勸阻,執意營救灌夫。竇嬰此舉,正好中了田蚡的圈套。田蚡以勾結地方豪強為名,將竇嬰抓捕。
事情若發展到這一步,竇嬰的下場不會太糟糕,頂多奪爵罷官而已。但關鍵時刻,竇嬰上書漢武帝,説自己手中有一份先皇漢景帝的遺詔,詔書中,漢景帝希望竇嬰能輔政,扶助漢武帝劉徹,並給予竇嬰免死特權。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依照漢律,文書詔命都要留有備份在御庫,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核對備查。詭異的是,這份詔書僅存在竇嬰手中,朝廷御庫裏沒有存檔。
在歷史上,這件事沒有北宋“斧聲燭影”有影響力,卻也算是一件千古之謎。《史記》、《漢書》都沒有詳細説明這件事,我們可以肯定,竇嬰是不會自己捏造出這份詔書的,那樣做無異於自尋死路。事情究竟如何,我們可以具體解讀一下。
一.遺詔只有一份,漢景帝沒留備份
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歷代帝王若留下遺詔,説明他對身後事不放心,對接班人能否治理好江山,信心不足。選擇前朝重臣賢士,輔助新皇帝治理國家,這是嚴肅而重要的事情,漢律規定的遺詔一式兩份,漢景帝是不會違反的,這涉及到將來詔書使用的合法性,關係到政局的穩定,漢景帝不會視為兒戲。
況且這樣的事情,也無須漢景帝去操心,一切規章制度,自然有相應的人去負責,遺詔備份事關國家大局,內府也不會掉以輕心。
二.竇太后做手腳,將備份銷燬
遺詔是漢景帝給竇嬰的殺手鐧,他意在扶助年幼的漢武帝,以防皇權旁落,劉家江山易主。竇太后崇信黃老,卻從不覬覦劉家江山,這一點,漢景帝是清楚的,他對自己的母親很放心,遺詔也不會是用來防竇太后。如果真是提防竇太后,漢景帝不會將遺詔留給竇嬰,畢竟竇嬰是竇家人,用竇家人防竇老太太,於情於理都説不過去。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三.王太后做手腳,將備份銷燬
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描述了這個細節,王太后向內史施加影響,從宮廷御庫中將那份遺詔備份取出,銷燬,使竇嬰揹負了欺君罔上的“十惡不赦”罪名,藉機剷除竇家。
王家要登高位,竇家是障礙,掃清障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宮廷密檔,不是後宮能夠看到的。漢朝前有呂后專權,呂后與劉邦一起打江山,影響力自然不小。
王太后嫁給漢景帝不過區區十餘年,漢景帝不是妻管嚴皇帝,王太后的勢力不會膨脹,他最擔心的是,在自己死後,王太后會對年幼的皇帝劉徹(登基時十六歲)施加影響,無論是景帝時代,還是武帝時代,王太后都不能未經許可,就深入皇家檔案館,去查閲密檔。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四.漢武帝所為,借力打力的需要
最有可能接觸到密檔的人,只有漢景帝與漢武帝。漢武帝在登基後,一心一意想做“更化改新”的事,他必然要了解漢廷立國以來,對朝局起作用的文書律令。
相關的官員,在向漢武帝彙報情況時,肯定要提到景帝遺詔的事情,而武帝肯定認真閲讀過這份遺詔。
父皇的好意,在漢武帝眼中,實屬沒有必要。他是一位凡事喜歡自己作主的帝王,不能忍受先皇指定某某大臣來限制自己。
而朝局中暗流湧動,漢武帝也十分清楚,竇家與王家,兩股勢力,你爭我鬥。對平衡朝局是有利的,但“北伐匈奴,以雪恥辱”是漢武帝最大的目標。一切國策都要圍繞這個目標展開。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竇家與王家的爭鬥,會對漢朝的團結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匈奴。竇家與王家的矛盾,並不能通過任何調解而解決,唯有將這兩家勢力盡數消除,才能鞏固後方。
漢武帝極有可能將遺詔備份銷燬,再借田蚡之手,給竇嬰安上“欺君罔上”的大罪,將竇氏除掉。
竇氏不存,王氏也沒有了存在價值,田蚡很快也被漢武帝打壓,鬱鬱而終,王太后失去田蚡,便沒有了依靠,也掀不起風浪來。
結語
皇帝治國,不能沒有大臣,他們希望大臣們永遠是聽話的提線木偶,凌駕在皇權之上的一切,任何強硬的帝王都是無法容忍的。漢武帝借遺詔之事,滅竇氏,只是數千年封建帝王與大臣們捕奕的小小片斷,而這個故事裏,也充滿着血腥與詭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92 字。

轉載請註明: 歷史迷案:竇嬰手中的奪命遺詔,是真是假?備份去哪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