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琳娜和她的“鄰居合唱團”。
感動瞬間
有一天,龔琳娜在“鄰居合唱團”的微信羣裏,看到一個跟自己學過唱歌的18歲女孩,正在用自己教給她的練聲方法教雲南山村的小學生唱《快樂歌》。小女孩和小朋友們開心的樣子,就和龔琳娜自己教孩子們時一個樣。那一瞬間,龔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
採風是每一位中國聲樂歌唱者吸收民間養分的重要途徑,但對歌唱家龔琳娜來説,採風還有另一重含義:這也是向民間回饋的機會。多年來,龔琳娜走到哪兒、教到哪兒,一邊向民間學習,一邊把自己多年總結的歌唱方法教給當地人,尤其是孩子和中小學老師,讓他們真正愛上音樂。
“傳承傳承,有傳也要有承,小孩子和中小學音樂老師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喜歡中國音樂,以後才能把中國歌的聲樂技巧繼承下去。”龔琳娜説。
“唱高音就像學公雞叫”最近,龔琳娜剛剛結束甘肅和雲南的採風。採風時,她一邊向民間傳承者學習,一邊也在想,自己能為民歌的傳承做點什麼?
在雲南哈尼族地區採風時,龔琳娜住在當地傳承人車志雄的家裏,每個週末,車志雄都免費教當地孩子唱民歌。“他唱一句孩子們唱一句,孩子們唱得都不在一個調上,他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麼糾正。”龔琳娜説,“傳承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不會教很正常。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專業的人。”
龔琳娜立馬臨時客串老師,她不直接教唱歌,也不教嚴肅的音樂理論,而是從練聲開始,就用她的丈夫、作曲家老鑼給她寫的10分鐘“練習曲”,“哈哈”“哼哼”地練習。孩子們從沒想過歌也能這樣練,練了一會兒,他們就高興地站成一排,手拉着手,“哈!哈!哈!”地吼着、唱着。“唱高音就像學公雞叫。”龔琳娜還用不同動物的聲音引導開嗓,孩子們馬上跟着學了起來。
這不是龔琳娜第一次這樣教採風山村的小孩子們了,多年來,她在廣西、江西、重慶等地採風、參加公益活動時,都會把自己總結多年的中國聲樂技巧教給當地的音樂老師。山村裏要是沒有音樂老師,她就直接教小學生,把唱歌的技巧融合在跳操、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這是她獨特的“教學法”。
自然而然的“鄰居合唱團”一直以來,龔琳娜都是“走到哪兒,唱到哪兒”,無論在採風時,還是在生活中,她都能把音樂和快樂帶給身邊的普通人。幾年前,龔琳娜搬離北京,在她現在常住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個完全由普通人組成的“鄰居合唱團”。
“這個合唱團純屬自然形成,一開始是鄰居們教我打太極拳,教我中醫,那我能教什麼呢,就是唱歌吧!”龔琳娜説,最初三五個鄰居在一塊兒聚會、唱歌,她就把唱歌方法教給他們,人越聚集越多,後來竟達到30多人,大家就自然而然取名“鄰居合唱團”。
後來,龔琳娜開始教鄰居們認譜,幾十人還分出了聲部。團員中有幾位是音樂老師,平時也教大家唱歌。每次聚會,鄰居們圍坐在一起,有十幾歲的學生,有年輕的媽媽,還有頭髮花白的老奶奶,一起開聲、練氣、唱民歌,唱到興頭上也站起來舞蹈,十分愜意。
今年18歲的真真是“鄰居合唱團”的小團員,她的父母是合唱團的老團員了。龔琳娜認識她的時候,真真才14歲,寒暑假就在合唱團裏跟龔琳娜唱歌,從小學鋼琴和西洋音樂的她,不知不覺間愛上了中國民歌的發聲技巧,還跟着龔琳娜唱古詩詞和二十四節氣歌。
今年,真真被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作曲系錄取,但因疫情還沒有前往報到,於是就在當地附近的山村小學支教。有一天,真真的父母在“鄰居合唱團”羣中發了一段小視頻,真真正在用龔琳娜教給她的練聲方法教當地小學生唱《快樂歌》。看着真真和孩子們又唱又跳,龔琳娜由衷地感到幸福:“看到跟我學唱歌的人,把這份快樂傳遞給其他人,真的太開心了。”
讓傳承的生態鏈轉起來在以往的採風和工作中,龔琳娜往往依靠自己,“我想的是,我走到哪兒就教到哪兒,能影響多少人就影響多少人。”但通過最近幾年的經歷,她發現了傳承中國音樂的新的可能。
這次採風,龔琳娜和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博士官宇同行。每次聽老鄉唱民歌,官宇就回去分析、記譜,這些鮮活的民間音樂成果讓官宇非常興奮;等到龔琳娜想教當地人開聲和練習曲的時候,就託作曲專業出身的官宇寫練習曲,她教給當地人唱。
“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音樂,在音程關係、節奏特色和方言特色上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每個民族學唱歌的練習曲都是不同的。”龔琳娜説,之前她用的練習曲是老鑼寫的,可他一個人哪寫得完中國各地的音樂?這次採風,官宇還在網上發動同學和朋友一起加入。“這樣一來,作曲系的同學能吸收一手民間資源,以後還可以為民間傳承者寫歌,民間音樂傳承很需要專業人士指導。這樣一來,生態鏈不就轉起來了嗎?”
採風歸來,龔琳娜把成果做成視頻,畫面上方是她向老鄉學唱歌,下方就是這段音樂的譜子,每一句都有對應。她把視頻發在網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能看到。“必須依靠網絡,我採風時發現幾乎所有山村都通網了,孩子們都刷短視頻平台學唱流行歌。”龔琳娜想,她把自己的唱歌技巧教給孩子,以後他們就能上網跟着自己的課程學習,全國各地的網友也可以學,這樣一來,傳承民歌的人不就又多了嗎?
“中國的民歌和聲樂技巧要傳承,既要有傳,也要有承。”經過這些年的經歷,她更堅定以後的路要怎麼走:“我希望在傳與承之間能形成一個生態鏈,哪怕以後我不在了,這條生態鏈也能自動轉起來。”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韓軒
流程編輯:郭丹